小伙伴们还好吗?上篇辟谣灭蚊灯的文章发出后(宝妈战蚊子:安全有效驱蚊法(上)),后台收到不少小伙伴的留言,看来大家都有相似的经历啊。
近来,有小伙伴留言催促发下篇,抱歉,来晚了~
说到安全防蚊,很多人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肯定是蚊帐。没毛病。还有各种颜色各种装饰的公主蚊帐,简直不要更美。蚊子进不来,我们出不去。
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夜里上个厕所,还得跟蚊帐较劲的情景。在蚊帐里打蚊子也是爽呆了的操作。
但是,我真的没办法喜欢蚊帐,除非野外露营。
下面来介绍“化学武器”。因传统的盘香产生烟熏,污染大,本文不做赘述,本文主要介绍电蚊香。
电蚊香又分为电蚊香片和电蚊香液,固体电蚊香的原理是将杀虫剂(除虫菊精)吸入纸片中,利用热气蒸发出杀虫剂,一般药效可维持6~8小时。
缺点是刚使用时药效良好,可能有“超量”之余,但4~5小时之后,杀虫剂挥发殆尽,药效变差,防蚊效果变弱。
液体电蚊香利用毛细管原理,持续加热释放杀虫剂物质。可以弥补电蚊香的缺点。液体电蚊香可以连续长时间使用,约60天左右,甚至可定时释放。
经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证,对驱蚊有效的四种化学成分分别为:
DEET(避蚊胺)、伊默宁(驱蚊酯)、埃卡瑞丁和柠檬桉树油(有效成分为PMD)。
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是DEET和伊默宁这两种驱蚊成分。
而在中国市场,则有80%的驱蚊水,应用的是 DEET 。
美国儿科医院协会认为2个月以上的婴儿,就可以使用DEET含量在30%以下的产品。
而一般市场上的DEET驱蚊产品,DEET的含量都低于30%,我国的驱蚊产品大多数浓度都为个位数。
由此可见,DEET的应用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但因为成分原因,只要加了DEET后的产品,国家规定都要标注农药批准文号,并注明“微毒”。
所以一般正经的牌子,才会把农药批号和微毒标注出来。
然而,毒性等级是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度、微毒这五种,是没有无毒这一类的。
但一些商家就抓住“农药”这个字眼,靠 “不含农药” 、 “无毒” 的噱头,售卖“让人放心的产品”。
其实这才是利润更高,但实际效果又非常一般的产品。
例如我国最主要流通的DEET和伊默宁,都是农药出身。
而柠檬桉树油,名字听起来非常天然无公害,但驱蚊效果还是与DEET和伊默宁等主流驱蚊成分有较大差距。
要说商家想要提高驱蚊产品的销量,还不如研发一款 “吸脂蚊子” 。
当蚊子开始吸脂后,它就变成了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那时候商家就不愁没生意做了。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妈妈们就得了一种“过分担心孩子受伤害”的病。蚊香液只是一个小事件。新时代的妈妈,应该科学育儿,而不要过度紧张,更不能人云亦云。放着蚊香液这么好用的东西不用,放着这个时代的便利不享受,让孩子挨咬吗?
愿每个宝宝都能平安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