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赵小册 图丨网络
01
《红楼梦》是一部很神奇的书。十几岁时第一次看《红楼梦》,看到的都是宝黛钗的爱情纠葛,还有那些富贵优雅、但觉得离得很远的生活。
可现在看《红楼梦》,却越来越觉得这就是在讲我们身边的故事,好像随手翻一页,就能在里面的人身上看到我们身边人的影子似的。
今儿翻到的是旺儿媳妇出场的一段。
旺儿和旺儿媳妇一家是王熙凤的陪房,是跟王熙凤从王家嫁过来的,是王熙凤的心腹,也是贾府的中层管理。
旺儿家有个小儿子,不光酗酒赌博,还在外面无所不为。但他们却想给小儿子求娶贾府放出的丫头彩霞。
结果去彩霞家提亲后,人家不愿意。
也是,好好的女儿,谁愿意嫁给这样酗酒赌博、无所不为的人呢。
02
可旺儿媳妇却不甘心,就来找王熙凤,希望能依靠王熙凤的势力促成这件事。
她来的目的就是想说服王熙凤,希望王熙凤能替她出面摆平。可王熙凤也不是那么好说服的,于是她就动用起了“人精儿”似的智慧。
旺儿媳妇来的时候,贾琏也在旁边。贾琏听了说,何必非得彩霞呢,比彩霞好的多着呢。
眼看这件事就不了了之,旺儿媳妇就赶紧说:“爷虽如此说,连他家还看不起我们,别人越发看不起我们了。”
她是先把事情往严重里说,不说自己的儿子不成器,倒说是别人看不起他们。
以当时的观念来说,作为王熙凤的陪房,被人拒亲是小,可被人看不起却是很没面子的事儿。
而且她还添油加醋的说,连他家还看不起我们,别人更看不起我们了。
然后她又接着把这件事往贾琏和王熙凤身上扯,她说:
“好容易相看准一个媳妇,我只说求爷奶奶的恩典,替作成了。奶奶又说他必肯的,我就烦了人走过去试一试,谁知白讨了没趣。
若论那孩子倒好,据我素日私意儿试他,他心里没有甚说的,只是他老子娘两个老东西太心高了些。”
如果说最开始的几句只是第一步,不足以劝动贾琏和王熙凤的话,那刚才接下来的这几句就更加大了剂量,把彩霞家不愿意,硬是说成了不给贾琏和王熙凤面子。
旺儿媳妇在这有点挑拨是非的意思,她的意思是说,他们不是看不起我,而是看不起王熙凤、看不起贾琏。
这一句正说到点儿上,“一语戳动了凤姐和贾琏”。王熙凤和贾琏就觉得怎么会落到连彩霞家都搞不定的地步,所以旺儿媳妇一下子就说动了他们。
看到这就觉得旺儿媳妇真是个人精,说话总能戳到人的要害。
03
这时凤姐儿看贾琏在,就不说话,只看着贾琏。
贾琏就说他可以给做主。贾琏说:
不是什么大事,也用这么说。你放心去,我回头做媒,找两个有体面的人,一面说,一面带着订礼去,就说是我的主意。他要是特别不愿意,就让他来见我。
这时的情况翻译成现在的职场场景就是:旺儿媳妇是下属,王熙凤是她的直属领导,贾琏是他的旁系领导。
旁边的领导答应给办这件事,但旺儿媳妇并没有直接去谢贾琏,而是看着自己的直属领导王熙凤,看王熙凤的意思。
在得到王熙凤努嘴授意后,旺儿媳妇才做下一步行动。
如果旺儿媳妇不管直属领导王熙凤的意见,慌着去答应贾琏的话,就相当于把直属领导直接跳过去、给忽略了,这样可能直属领导心里会有意见。
旺儿媳妇处理的真是周到圆滑。我们现在很多职场中的人,在直属领导和其它领导都在的场合,有的时候就处理的不是这么周到;又或者在事情严重的情况下,得罪了直属领导都不自知。
04
旺儿媳妇这时看着凤姐,凤姐就努嘴儿。旺儿媳妇一看就会意,忙爬下给贾琏磕头谢恩。
在这我们看到王熙凤并没有说话,只是做了个表情,努了努嘴,旺儿媳妇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能会意。
要是放到现在的职场,上司别说做一个表情,就是做很多表情,下属可能还是笨笨的、无法会意。
很多时候可能都是,在某个公开场合,上司心里都急死了,可下属还是木木的、不能领会上司的意思。
除了这次“会意”,还有一次“会意”,是凤姐连话都没说,旺儿媳妇就知道意思的。
话说他们刚说完刚才这件事,宫里就来了个小太监,替老太监来索贿。贾琏、王熙凤很不喜欢他们,可不给又不行,还得应酬他们。
凤姐就让贾琏躲到内间,自己来接待。凤姐表面上对小太监把话说得很漂亮、很周到,但实际上又不想很爽快的给,就假装为难。
凤姐叫来旺儿媳妇,说:出去不管哪里先支二百两来。
如果是我们的话,听了这句,可能真的就出去支二百两了。可旺儿媳妇却会意,配合着上司演戏给外人看,她说:我刚才就是在外面没支出来,所以才来找奶奶支的。
凤姐听了“无法”,只好让把自己的金项圈拿出去当了,半天换了银子来,才把银子给了小太监。
这主仆俩对着外人,一唱一和真的是天衣无缝、配合默契。
======
这么看来,旺儿媳妇也真的不简单,真是个人精一样的存在。
她的仗势成亲让人看得有点唏嘘,很为彩霞的命运担心。
不过她身上的某些特质却很适合现在的职场,比如:
1 说话能戳中要害;
2 给直属领导面子;
3 和领导配合默契。
来自:赵小册(yinhuaton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