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年事已高,自己也两鬓染霜,自知身体健康是一切的本钱,所以每逢周末便尽可能回家看看和出去走走兼而顾之,5月14日,又是母亲节,早早和弟弟约好回家爬山。
兔耳山,离县城很近,抚宁城西约十二里远,家乡目力所及的连绵群山中,私以为辨识度最高的就是兔耳山了,山高林密、山势陡峭,奇峰怪石颇多,山顶双峰对峙,状似兔子的两只耳朵,故名“兔耳山”。也有说此山亦称“兔儿山”、“吐儿山”,“骊山”,但我觉得哪个名字都不如“兔耳山”这样将山形、山势、传说故事与山名完美统一、简洁干净、形神兼具。而如果登山途中将传说故事眼前与景物一一对照,一定会让你慨叹高手在民间,也慨叹劳动人民瑰丽的想象和永恒的创造力。
“兔耳笼云”,抚宁十二景之一,顾名思义,兔耳山终年祥云缭绕遂成此景。抚宁县城所在地域大部分是平原,兔耳山海拔571米,是县城周边的最高峰,抚宁人以兔耳山为晴雨计,有“兔耳戴帽,大雨将到”的谚语。虽然不能与名山大川的绮丽巍峨相提并论,但在以前,一切都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漫长岁月里,平民百姓一生能见到的山也屈指可数,兔耳山之于抚宁百姓来说也是个高山仰止的所在了。说到这里,不由得还要讲一讲抚宁的历史。
据茶棚乡大所各庄三村旧石器遗址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年以前抚宁这个地方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商周时期,抚宁县属孤竹国(国都在今卢龙县),秦代属辽西郡,西汉时为骊城县,属右北平郡。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骊成,大揭石山在县西南”,大揭石山就是曹操曾经“东临碣石有遗篇”的碣石山,而西汉时期,抚宁地处汉民族与匈奴交界处,战马驰骋疆场,交战频繁,骊成(后演化为城)就是军马囤聚之城,所以至今抚宁的别称就是骊城。到了唐代唐武德二年,取“抚我黎庶,宁我子妇”之意,开始设置“抚宁县”,抚宁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兔耳山被几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所尊崇,也留下了诸多的传说故事和历史典故。
先讲一个有关兔耳山来历的民间传说吧。
月宫的玉兔被嫦娥所勾画的美好繁华的人间生活所吸引,心向往之,携带捣药的玉杵偷溜出宫,为抚宁清澈如带的洋河以及河两岸缤纷靓丽的美景吸引,就将城东的一株老白果树点化为仙窟,在那里住了下来,过起了逍遥快活、自由自在的小日子。一天,玉兔正在洋河岸边玩耍,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一只乌龟。玉兔调皮,就用捣药的玉杵去敲乌龟的盖子。当乌龟得知玉兔竟然是月宫下凡的仙兔时,就想这可是个登临仙界的大好机会,于是,就打赌玉兔赛跑,并称输了就献给玉兔三颗宝石。玉兔风驰电掣眨眼就到了比赛的终点,然后把玉杵往地上一插,呼呼睡起大觉来。恰好被嫦娥派来寻找玉兔的吴刚发现,吴刚提走了玉兔的元神,而坐在那里的玉兔则化成了一座大山。返回月宫的玉兔发现玉杵没带,就又飞回来取。吴刚随手一斧,把玉杵的杵头砍成了两半。玉兔于是与吴刚斗法,吴刚元神飞走,而原型则化成了一个石人,和玉兔并排留在了人间。再说那只和玉兔赛跑的乌龟,它慢慢吞吞地爬到了玉兔跟前,正想凑到玉兔跟前去献宝,不料吴刚对玉兔一施法术,它也借光变成了一只大石龟。头顶的三颗宝石也变成了三块顽石。现在游人们看到的“吴刚挥手”、“玉杵朝天”、“乌龟献宝” 就是这么流传下来的。
山水山水,有山有水则灵气倍增、玩赏攀登之趣也才更引人入胜,兔耳山自然也是如此。据县志记载:“兔耳山,县西十五里,双峰尖耸,状如兔耳,绝顶有潭,云常覆之,微经曲屈,盘折而登,上平广,可容数万人。明洪武七年知县娄大方率吏士兵常避难于此。”又载“兔耳两峰为抚宁邑灵镇山,麓有栖霞寺,寺前有桥,传为唐尉鄂公所建。”这段记载交代了兔耳山的位置、得名、特点、典故、人文。历史上亦曾有皇帝巡游至此,也曾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香火一度鼎盛。
如今,山顶的龙潭仍在,一年四季亦常年有水,今年天旱,久无降水,一泓潭水色泽碧绿,覆满枯枝败叶;而山麓的栖霞古寺、古桥早就在历代战乱中毁失,虽已复建,但时间有限这次未去遗址拜访;山顶的凌云寺据传毁于解放战争的硝烟之中;山脚下的旧县,这个果林处处、宁静质朴的小山村,安静的存在,稍一探究,便仿佛可以窥见历史的袅袅炊烟,也仿佛看到一位坚毅果敢、因时就势,以黎民苍生的安宁幸福为念的百姓父母官的高大形象。
明朝定鼎之初,元军虽然战败,但并未完全消灭,他们在塞北苦寒之地仍然逡巡南望,扰民侵边之事不绝,元残部经常经由界岭口、青山口等关隘进入长城内线抚宁县境内。为躲避兵祸,抚宁县境内乡民常避兵于县城西部兔耳山。当时的抚宁县知县娄大方率领官吏士兵西渡洋河避难于兔耳山南麓,兔耳山山高林密,寇不敢犯,遂奏禀朝廷在此建县。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县治才迁回县城,前后共历时九十年。故此兔耳山下的村子得名“旧县”。
娄大方在任期间,亦多次登临兔耳山,为抚宁百姓祈福,为一方安宁谋划。流传下来他的诗句:“地夐群山几百重,巅峰独耸不雷同。形盘龙尾连沧海,势拱鳌头直接空。云覆寒潭晴作雨,霜凋老木夜生风。曾等兔耳三千丈,使我攀援到月宫。”诗中形象生动的描绘了兔耳山的地形地貌位置特征,娄知县既有瑰丽奇绝的想象,也有妙笔生花的文字,更难得是有一腔爱国忧民的情怀,面对强虏审时度势、务实睿智的果决。如今的旧县是抚宁城关镇坟坨管区内面积最大的一个小山村。当地流传这样一段顺口溜:“九沟十八峪,外搭老锅腔。走遍旧县庄,新鞋得两双”,而旧县姓氏之复杂不同于一般山村同姓聚居而成的传统,亦佐证了这段历史的真实。
早晨,我们驱车沿村村通的平坦笔直的马路一路开到山脚下的旧县,沐浴在 “一带一路蓝”所带来的澄澈天光云影、和风暖阳之中,心情也格外的舒畅。旧县的桑葚已经大部分变红,开始转紫红,可以采摘食用了。因为每年都来旧县购买桑葚,所以对这里淳朴的民风颇为了解,在这里,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巨大的桑树,果实成熟的季节游客随意采摘品尝是没有关系的。车停之处,即有一棵高大繁茂的老桑树,几步之遥的山村人家,一位老人安详的坐在石板上晒着太阳。先品尝了最新鲜的酸甜可口的桑葚果,我们才沿山间小路开始悠闲的登山之旅。
虽然已经过了繁花鼎盛的时节,杏子、樱桃、桑葚等已经果实满枝甚至接近采摘成熟,但山上仍有次第的野花在开放,正繁茂的是白色的珍珠绣线菊,苦菜花,零星的可以见到紫苞鸢尾花,漏芦花,蒲公英等等,山间覆盖率最高的油松松花朵朵,松果青葱,一路行来虽说不上花团锦簇,但草色深深浅浅,松香、草香、花香沁人心脾,淡而不艳,似有若无,忽而阳光灿烂,忽而松荫凉爽,是最适宜登山揽胜的时令了。
不知道是因为起了个大早,还是早饭吃的太晚,总之竟然身体状态不佳,我不知不觉成了一行人中速度最慢的,说好全程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被我拖累的生生仅上山就走了两个小时。一路疲累,但甫一登顶,山风习习过耳,美景铺展眼前,所有疲劳一扫而空,也是登山的妙趣所在了。
山顶除了新修建的庙宇外,尚可见依稀古迹,年代久远。一是山门旁石壁上的韦陀刻像仍栩栩如生,一是山顶巨石上的刻字却已几乎模糊殆尽。钻过山顶巨石夹击形成的石洞,眼前更是豁然开朗,抚宁北面的山川湖泊尽收眼底,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微如沧海一粟,而烟波浩渺的洋河水库(天马湖)远远望去,湛蓝如洗,波平如镜,更犹如镶嵌在青山间的晶莹宝石,俯身仿佛即可拾起。山脉绵延,此间竟然觉得是天地间的至高点,一切皆在脚下,一切皆如蚁末。山巅大石平广,脚下悬崖万丈,耳侧烈烈风过,胸襟豪情顿生。石上有人模仿文人骚客题词留壁的传统,一处“青云止步庶人游,百尺悬崖断幽魂。乾隆十二年”,似乎确为古迹,另一处“孚云环绕吐儿山,替天行道有何难,拦腰斩断百尺刃,骊山一去不回返”很明显是近人新题,但字体行文看上去比较稚拙,应该不是大家所留,亦不知记于何年何月。
近年有心人承包了此山,投资数百万元在山顶原凌云寺旧址修建庙宇,供奉玉皇、观音与文王,整饬修建小有所成,但距离辟为景区、招揽游人还尚有不少基础设施未能完善。比如,行进在曲折回环、崎岖逶迤的山路上,可见前人留下的很多印记,因石就势的凿痕、错落凌乱的石板,断裂的大磨盘,被遮掩起来的古井,,也可见承包人的点点心血:埋伏在山间的管道,河谷宽阔处垒筑的堤坝形成小型的水库,从山顶沿山谷一路铺设下山的管道用于接引清澈的山泉水……我们登顶后在玉皇庙前见到黧黑面庞的一位老哥,身着绿色迷彩服,脚蹬绿色胶皮底军鞋,安坐俯瞰着脚下的连绵群山和苍茫大地,而天色格外的澄澈,能见度是最佳的一天,远处海面上的巨轮、抚宁县与昌黎县的广袤大地均一览无余。聊了几句告别而返,下山的途中,才知道这位农民打扮、脸黑如墨的老哥竟然就是倾囊投资此山建设的那位有心人,也听他提及将有巨资引入兔耳山的系统修缮并开发旅游,又为此感到欣喜。
下山回家,进院就看到老母亲正伺弄花草,而老父亲在与平均年龄近八十岁的邻居们抹纸牌消闲。姐妹们聚在老母亲身边,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恍惚间又角色互换,老父老母成了被呵护照顾絮叨的孩童,而我们却成了为他们遮风挡雨的依靠、他们在家里每时每刻的盼望。
虽然我们都是时光长河里的匆匆过客,但既然命运安排我们走这一世的苦旅,那就无论是阴晴圆缺,冷暖苦乐,无论是攀登险峰还是驻足停留或是走下巅峰,都无愧于心,惜缘惜福吧!
祝天下的父母健康,长寿,快乐,都能安享晚年的平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