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外揣内,援物比类

中医学不同于西医学,它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有着与之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所以,掌握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是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条件。题目是两种思维方法,另外还有揆度奇恒、试探和反证、内景反观五种方法。

昨天我写的一篇文章有了第一位评论的人,我莫名的感动,也有了动力,我要写下去,哪怕只有一个人读。希望大家可以从我的文章学到东西。

下面我就介绍这五种思维方法。

司外揣内

司外揣内又称"从外知里"或"以表知里",是指通过观察、分析人体外部表现,以测知其体内的生理、病理变化的思维方法。如通过人体爪甲的荣枯,来推知肝血的盛衰,就是运用这种思维方法。

援物比类

援物比类又称"取象比类",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如用"釜底抽薪法"治疗火热上炎,用"增水行舟法"治疗肠燥便秘,用"提壶揭盖法"治疗小便不利等。

揆度奇恒

揆度奇恒又称"以常衡变"、"以常达变",就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鉴别,从一般与特殊的比较中,从异常与正常的比较中,找出不同或相同之处,从而发现其规律。如可以通过脉率的比较,可以区分和鉴别平脉、病脉和危重病脉的方法。

试探和反证

试探是指对复杂的研究对象先提出设想,并采用一些尝试性的措施,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再做出适当的调整,完善或修订原有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逐步深入探求实质的思维方法。反证是指从结果来追溯原因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如中医学认识病因的"审证求因",即是典型的反证法,如患者表现有恶寒、无汗、头身痛、鼻塞、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等症状或体征者,再结合其发病时令和患者的衣着和居住环境,即可反推出系"寒邪"为病。

内景反观

内景反观又称"内视法"、"内照法"。它认为机体在某种特殊状态下,人的自我感知能力可在一定的程度内,体察或感知机体自身的内在景观(通常指内部的功能状态),甚至能做出某些适度调控的一种特殊方法。明代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指出:"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查之。"即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某些经过特殊修炼,能内视反观的人方能体察而感知。中医藏象、经络学说的形成都与内景反观方法密不可分。

今天学的是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文字好背,但是思维方法不好理解,得学会思考,这样学起来才会轻松,融会贯通。

再次感谢所有能阅读我文章的兄弟。有你们我更有动力,希望你们也能学到一些东西,谢谢你们。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48评论 0 33
  • 大罗遇见阅读 262评论 1 3
  • 2010年的时候,我在博客上写文章,曾经用过这个题目《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当时是因为知道几米的漫画集中有这样...
    林资言阅读 504评论 0 4
  • 谁执掌,滚滚红尘,弥漫不归路?难回首,情山恨海,碎一生时光。怎奈何,青春已老,正暮色苍茫。归去来兮,与君共生死。 ...
    人间印象阅读 4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