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刷到一部好剧,北京电视台1999年拍摄的献礼国庆50周年的电视剧《一年又一年》,优酷评分9.6。
故事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讲述了北京城两个家庭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即将跨入新世纪的21年来的生活变化,生动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家庭故事琐碎而贴近生活,语言质朴而不失北京人特有的幽默,每个人性格不同生活境遇不同,经历跌宕起伏令观者感怀。伴随着剧中重要历史事件的镜头呈现,以及主人公们的境遇变化,我们感叹祖国20年来伟大的进步,同时也应该扪心自问,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有多少人还能够记得自己的初心,做到坚守初心呢?
电视剧展现了两个家庭,一个是文革时受迫害的高干家庭林司长夫妇和他们的儿女林一达、林平平;一个是普通市民家庭,父亲是电影院放映员,母亲是副食店店员,以及他们的大女儿陈青夫妇和小儿子陈焕、小女儿陈欧。因平平和陈焕从小青梅竹马的同学情谊和成年之后的爱情婚姻,使这两个家庭有了交集,也展现了不同阶层在改革大潮中的机遇和变化。
这是一部时代史诗剧。作为七零后,看到剧中的生活场景倍感亲切:大杂院里和睦的邻里关系,电视机普及后电影院改成的录像厅,射灯球灯可乐卡座的歌舞厅,还有放映员父亲那间小小的放映室,带我们回顾了20多年来一幕幕好电影,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冰山上的来客》、《小花》、《庐山恋》、《人到中年》,再到《少林寺》、《火烧圆明园》、《妈妈再爱我一次》、《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号》,看到了文化窗口的开放;副食品售货员母亲的日常,带我们回到那个买东西凭票证、1979年副食品涨价全民囤货国家推出工资补贴政策,再到物质丰富到库存积压、国营商店关门的历史记忆中;大女婿的倒爷经历,让我们想起了喇叭裤、蛤蟆镜、电子表、牛仔裤、邓丽君。。。大女儿发着烧也要按时到岗上班,我们看到了那一代工人师傅以厂为家、爱岗敬业、争当劳模的奉献精神;从林平平出国留学改行经商,看到了西方思想给年青一代带来的冲击和改变;林一达从机关处长到公司经理再到房地产老板的身份变化,我们看到了政府一边改革开放一边治理整顿“走后门”、“官倒”、“政商分家”的决心和措施,以及证券市场的崛起和两次股灾、房地产投资热、海南地产热、亚运会、香港回归等等改革发展中重要的历史事件。。。时间在随着历史的记忆推进,也展现了一个个有趣的片段: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罐头瓶外套着自己编织的塑料套就成了父亲手中的保温杯么?还记得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帆布旅行袋么?还记得结婚需要36条腿么?还记得9寸黑白小电视前面放的那张彩色玻璃膜么?还记得甩手疗法么?还记得全民喝红茶菌、打鸡血么?这些镌刻着历史烙印的镜头,自然而然把你带回那个单纯质朴的时代。
这也是一部现代思想史。面对改革开放,每个人的思想都在发生变化。这部剧的成功就在于,把人的思想变化与个人境遇紧密结合,表现得真实而自然,具有说服力。林家老大林一达,大学期间赶上文革,父亲被打倒,自己被下放到四川农村一呆就是十年。十年里受尽白眼,只有食堂目不识丁的女职工同情他、照顾他,彼此产生感情。文革结束,林一达回北京,带着感恩的心把妻子带回父母的高干家庭,并拒绝了父亲赠与的巨款,他呵护妻子,认真工作,很快得到提拔重用,在处理很多工作时能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但是随着岗位的变化、接触的人的变化,他的思想也不断发生变化,对妻子从感恩到轻视,从关怀到冷漠,对金钱从坦然拒绝到疯狂追逐,非常客观的描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妻子群英来自四川农村,却在城市环境影响下逐步克服自卑,自强自立,从依附于丈夫逆来顺受的保姆式媳妇,成了私营饭店经理;陈家女婿何大海,做工人时吃大锅饭,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辞职下海后却能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起早摸黑南下进货北上练摊,而文化水平和经商头脑的欠缺却让他在商海和股海里分别栽了跟头,但他却能原地爬起,踏踏实实从老本行干起家具厂,又体现了八十年代工人的质朴本色;林平平作为林家女儿,自小成绩优异心高气傲,北大毕业后恰逢出国热潮,她不甘于做一名平凡的编辑,瞒着爱人偷偷办好了留学手续义无反顾奔向大洋彼岸,她的目标与她的个性一样鲜明,她代表了改革开放后女性独立思想的兴起。。。
剧中最令我钦佩和喜欢的,是老领导林司长和新青年陈焕这两个角色。林司长文革时被打倒,平反后第一件事是拿着补发的工资交党费;女儿第一年因为政审不过关高考被刷,他鼓励孩子相信组织来年再战;儿子文革后回到北京,带来的农村媳妇他欣然接受,并提醒儿子不能因境遇变化而犯生活错误;突然被通知离休,他回归家庭含饴弄孙乐在其中;孩子都像鸟儿一样出去闯荡,他在家读书看报关注国家方针政策,提醒儿女紧跟党的步伐;特别是对待金钱他淡然处之,为了支持国企改革他自愿购买1万元原始股票,他的初心就是为四化做贡献,所以无论后来这笔原始股市价4万、9万还是70万,他都不为所动,坚决不变现;而洪灾面前他却第一个主动捐款。。。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正直、纯粹从这些小事上一点一滴表现出来。。。这个人物的丰满之处还有神来一笔,作为爷爷不免溺爱孙子,后来被叛逆期的孙子顶嘴气得住院,不就是我们周围那些隔辈亲的爷孙之间常发生的小故事!
大学教师陈焕则是中国新青年的优秀代表。第一年恢复高考就顺利考上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攻读研究生,致力于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学,成为学术界知名的年轻教授。对待感情他真挚专一,他喜欢林平平多年,却因为身份差异主动把这份情愫埋在心里,无论平平顺境逆境,他对平平的感情始终不变,他给予平平的,不但有支持和祝福,还有无怨无悔的牺牲与等待;对待事业他目标明确,大学专业是哲学,而他很快对经济学产生浓厚兴趣,研究生攻读政治经济学,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研究。他珍惜自己的学术声誉,不受金钱诱惑,埋头做学问,在小小的宿舍里出了一本又一本专著,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后,他本可以像平平希望的那样留下来拿到绿卡,夫妇团聚,却为了对学校和事业负责毅然回国;面对金钱他坚守初心,林一达带他出入高级会所,体验有钱人生活,高薪诱惑,他却能对灯红酒绿付之一笑安于回归那一方小小的书桌。。。剧中有几个场景,爱人平平、姐夫大海、妹妹小欧、老家堂叔、暗恋她的女研究生,带着种种想法和心思来到他的小屋,又带着对他的钦佩而去。。。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色彩斑斓金碧辉煌,无论别人的生活如何觥筹交错风光无两,无论对方如何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他都一直安然的坐在那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享受着自己的恬淡人生。八十年代初,在全社会讨论年轻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他旗帜鲜明的认为: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牺牲小我的基础上实现的,我们不求做一个纯粹无私的人、伟大的人,但成为这样的人应该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并且应该成为全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而如今,又一个20年过去了,两个20年,为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物质生活更丰富了,精神生活也更加多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互联网在瞬间连接天地。。。面对科技的不断进步、面对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价值观的不断变化,你,真的还记得你的初心么?你是否愿意为你的初心而坚守些什么?
这部剧,是对你我,最好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