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朝年间,在顺德府邢台县城郊外,一位少年正挥汗如雨地劳动着,他将面前挖出来的土,堆砌成高高的土台子,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用竹篾扎出来的东西,放在土台子上。夜色渐渐暗下来,少年站在高高的土台上,透过高在的竹架,努力向夜空中遥望着。
在不知道“出名要趁早”这句名言时,小小年纪的郭守敬就已经声名远播了。郭守敬的外祖父郭荣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学者,不仅学识渊博,精通五经算术,还在天文学方面颇有造诣。受家庭环境熏陶,在祖父的影响下,郭守敬不仅对天文感兴趣,还经常自己动手制造一些观测用的浑仪。
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星星为什么在晚上出来?当小伙伴们仰望天空遐想时,郭守敬却照着前人留下来的一幅插图,制作出一架简陋的竹制浑仪。当小伙伴们在石林里玩耍时,郭守敬却站在石刻的莲花漏图前,仔细研究漏壶水面保持平稳的原理。
郭守敬的梦想是当一名天文学家,但却遭到小伙伴们的嘲笑,因为在古代任何时期,天文学都是冷门,不仅出成绩慢,而且没名没利,有时即使研究一生,最后的成绩却为零。
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尤其是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郭守敬的志向简直比天还要高。年少的他,极少和小伙伴们玩耍,白天睡大觉,晚上则跑到自己建造的土台子前,透过竹篾浑仪观测星空。
(2)
梦想虽好,但若实现,就像天与地之间的距离,遥远得看不到尽头。天上不能掉馅饼,机会也不是等来的,为了实现梦想,年轻的郭守敬拜在名师刘秉宗门下,继续学习天文学。刘秉宗博学多才,教授天文学之余,又给郭守敬灌输了许多水利知识。
知识学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本来郭守敬只想研究天文,但老师刘秉宗却推荐他到邢台地区治水,虽说梦想严重跑偏,但郭守敬还是接受了。
本来研究天上的,突然转型到地下,郭守敬一点也不慌乱,因为知识储备极其丰富,所以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只是工作环境不仅枯燥,而且寂寞难耐,很多时候需要登山涉水去勘测,偶尔还要野外宿营。虽然可以仰望星空浪漫一下,但却要忍受蚊虫叮咬,可谓苦不堪言。
郭守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不仅漂亮地治好了洪水,还顺便进行了一项考古工作,将一座深埋地下多年的石桥完整地挖出来。郭守敬的才华迅速得到认可,而他也成为许多家长嘴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受到年轻人追捧,就连当时著名大文豪元好问,也对郭守敬赞赏不已,并不惜笔墨为郭守敬写文立传。
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许多学堂及文艺团体纷纷请郭守敬做报告,出名就有利,如果借此机会弄个代言,做个广告,大把的银子就会流入荷包。但郭守敬却低调到尘埃里,对眼前的繁华根本不感冒。他没把自己当回事,元世祖忽必烈却把他当成宝,不仅亲自召见他,还就水利方面的问题向他请教。
虽然在做人处世方面,郭守敬极其低调,但在畅谈学术方面却不低调,站在朝堂之上,郭守敬侃侃而谈,元世祖是频频点头赞赏。
得到最高领导人认可,人生瞬间达到顶峰,郭守敬完全可以不用再拼了,但他不肯收手呀,少年时种下的的梦想已经生根发芽,就等着开花结果了。何况,郭守敬的梦想在天上,地面的荣誉哪能瞧得上眼呀。
虽然通往梦想的路上寂寞又孤独,他还是决定走下去。
(3)
有机会接触到元世祖忽必烈,郭守敬没有讨官讨封赏,更不肯浪费口舌阿谀逢迎,他向元世祖建议,元朝疆土太大了,不同地区因为日出日落,昼夜时差不同而导致时刻也不同,必须在全国范围内重新进行天文观测,再制定新历法。
元世祖同意了郭守敬的建议,并派出监候官等协助他工作,梦想就在眼前,郭守敬心里爽呀,仿佛伸伸手就能够到天了,可是进入工作之后,所有的困难却像山一样压来。
天文观测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由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行。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耐得住寂寞,去做那些不可能出成绩的工作,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挑战,登山涉水去勘探。怎么办呢?郭守敬什么也没说,回家收拾收拾行李直接就加入到勘察队伍里去了。他明白,与其嘴动不如行动。
白天进行实地勘测,晚上还要对天观测,套用一句广告词,忙呀,忙点好。郭守敬简直忙蒙圈了,有时晚上站在观测仪前都能睡着,同事们常常取笑他,昨晚约了吗,是嫦娥还是织女呀?
嫦娥织女最终没有出现,声势浩大的观测终于结束了,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四海观测。”
守得寂寞,方得始终,郭守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安心度晚年了。可元世祖又交待新工作了,观测虽然结束,顺便把旧历法废除,重新编辑《授时历》。
(4)
编辑《授时利》的工作,不仅枯燥乏味,对数字还要进行无数次演算。彼时的郭守敬已经快五十岁了,完全可以推掉这份工作,安心地宅在家里,喝喝茶,听听戏,晚上没事再观测一下星空,也许某一天,真就与嫦娥织女约了呢。可他热爱天文,那是他的终生梦想呀,哪怕寂寞一生,也不肯放弃呀。
参与此项工作本来有许多人,但是编辑新历法真的太枯燥了,于是,许多人中途开溜了,以各种各样奇葩的理由,有装病的,有退休的,有转行的,最后只剩下郭守敬一个人了。没有职场争斗,没有闲言碎语,连个吵架的人都没有呀,那不是一般的寂寞孤独冷呀。
郭守敬完全不在意呀,每天埋头演算,抽空还要搞创新发明,在最孤独寂寞的日子里,他又创造出浑天象、玲珑仪等观测仪,填补了天文学领域里的的多项空白。
一部《授时历》几年后终于问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准的历法,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在国外也是颇有影响。而郭守敬也由青年学子,成功晋升为须发皆白的老学究。天文学、数学、水利学不仅学得精用得明,而且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博学多才的郭守敬,成为元朝最具代表性的励志人物,本来按照元朝的规定,年满七十岁就可退休,可郭守敬太有才了,元朝离不开他呀,于是,当时的元成宗皇帝特意更改律法,太史院的天文官都不能退休。
无论是研究天文,演算历法,还是治理河水,郭守敬选择的都是那种寂寞而又枯燥的工作,但这些工作就是他的梦想,为了梦想,郭守敬不恋繁华,独守寂寞,天地间任其驰骋遨游,为后世之人研究天文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郭守敬坚守岗位,直到八十六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