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年影,亲缘长歌。春节,是镌刻在国人灵魂深处的盛大仪式,承载着无数的温暖与期盼。于我而言,春节的记忆,是老家农村那热闹非凡的转亲戚习俗,它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家族的情感紧紧相连,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
小时候,过年转亲戚是我最翘首以盼的事。在那个经济尚不发达、交通略显不便、信息传递也不似如今这般迅捷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却纯粹而深厚。每当春节的脚步临近,空气中便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期待。
大年初一和初二,是属于直系血亲的温馨时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我们会一起包饺子,那白白胖胖的饺子,就像一个个装满幸福的小元宝。母亲会放一枚像征幸运的钢镚在饺子里,小时候的我,等到吃饺子时总是瞪大眼睛,满心期待地咬下每一口饺子,只为能收获那份幸运。饭后,大家或是玩着纸牌,或是一起聊聊过去一年的趣事,其乐融融。
从大年初三开始,转亲戚的大幕正式拉开。清晨,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冬日的寒意,村子里便热闹起来。大人们早早地起床,将准备好的礼物规整地放在篮子里,有自家做的油馃子、点心、新鲜的水果,还有那寓意吉祥的用面或蒸或烤的寿桃。孩子们也兴奋得如同欢快的小鹿,蹦蹦跳跳地跟在大人身后,满心都是对未知旅程的期待。
我们首先拜访的是住在同村的二大伯、大姑姑家。二大伯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家的院子不大,却养了不少的绵羊。门前的几棵杨树,虽然冬日里树叶凋零,但那些枝干却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一进院子,二大伯和二大妈就热情地迎了出来,拉着我们的手,嘘寒问暖,那温暖的话语就像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身上的寒意。
走进屋内,桌上早已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零食和茶水。二大伯会从柜子里拿出他珍藏许久的糖果,分给我们这些孩子。我们一边吃着糖果,一边听二大伯讲述那些古老的传说和家族的故事。他说,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从遥远的江苏迁徙到现在的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国时期为了躲避马步芳部队抓壮丁,我的爷爷带着当年已经出生的子女,逃难来到了现在的甘肃老家永登县,在这里扎根繁衍,历经了无数的艰辛与困苦,才换来了如今的安稳生活。这些故事,就像一颗颗串连的珍珠,镶嵌在我的记忆深处,让我对家族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畏。
离开二大伯家后,我们沿着的小路,欢快的前往大姑姑家。大姑姑家也在同一个村上,路途不算遥远,但对于年幼的我们来说,却充满了新奇。因为大姑姑自幼就是一位聋哑人,接下来与大姑姑的语言交流,对我来说就是一场充满温情的挑战。一路上,我们看着路边的风景,冬日的田野一片寂静,只有偶尔飞过的几只小鸟,为这单调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路边的小溪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我们会停下脚步,捡起小石子,用力地扔向冰面,看着石子在冰面上滑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心中满是欢喜。
到了大姑姑家,迎接我们的是大姑姑、大姑父那热情洋溢的笑容和几道可口香浓的家常饭菜。大姑姑虽然患有语言障碍,但她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她做的饭菜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她做的烧馃子和粉条炒肉,肥而不腻,那味道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吃饭时,大家围坐在一起,举杯欢庆,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点滴。大姑父会关心我的学习情况,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与力量。不过后来我通过学习、高考获得了公务员工作,确实也没有让家人和亲戚们失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转亲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我们在转亲戚的过程中会遇到其他前来探亲的亲戚,大家相互打招呼,寒暄拉家常,那浓浓的乡情和亲情,在这简单的问候中传递着……在之后的日子里,赶在元霄节之前我们全家人就按计划,分头前往家住在其他村庄和外县的大大伯、三大伯、五叔叔、二姑姑、三姑姑家等转亲戚,当然更是少不了要去舅舅家、大姨娘、二姨娘、三姨娘、四姨娘家等一众人家。每到一户亲戚家,我们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主人家都会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我们,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在转亲戚的过程中,我不仅品尝到了各种美味佳肴,还结识了许多同龄的堂兄弟表姐妹这些小伙伴。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与烦恼。有一次我们小伙伴们玩躲猫猫游戏,我刚刚藏在打麦场上的草堆后,本以为万无一失,却没想到被一只突然窜出来的小狗吓得尖叫起来。小伙伴们见状哈哈大笑起来。那一刻,我虽然有些尴尬,但心中却充满了快乐,因为我感受到了小伙伴们之间真心呵护和安抚,儿时的友谊是纯真的友谊。
然而,时光的车轮无情地滚滚向前,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老家的转亲戚活动与许多地方一样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电话、微信、视频等通讯工具的普及,让人们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如今,亲戚朋友们之间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去相互探望,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一次视频通话,就能传递彼此的问候和祝福。转账功能的出现,也让拜年的方式变得更加简单直接,一个红包,似乎就能代表所有的心意。眼下人们对这种探亲访友的模式,也习以为常了。
这种变化虽然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让我隐隐感到一丝失落。曾经热闹非凡的转亲戚场景渐渐淡去,亲戚之间的走动越来越少,那份浓浓的亲情似乎也在这便捷的通讯中变得有些淡薄。年轻人们忙于工作和生活,总是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奔波忙碌,很少有时间去维系亲情。中壮年和接近老年的人们,也被生活的琐事所累,无暇顾及亲戚之间的往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开,变得越来越平淡。
如今,我也过了六十花甲之年,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了我的脸庞。每当春节来临,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时候春节的样子和味道,想起那些已经离世的父母和亲戚们。他们的音容笑貌,如同一幅幅温暖的画面,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和脑海。
由于包括父亲在内他们共有八个兄弟姐妹,包括母亲在内她们共有六个兄弟姐妹,所以我们家族成员多,亲戚人数庞大,春节期间转亲戚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小时候我和我的四位亲兄弟姐妹,也常常受我父母的委托一起去转亲戚、探望长辈和平辈份的人,因为仅仅依靠大人们是转不过来的。每当我回到家里,母亲总会问我在亲戚家吃了什么好吃的,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她会耐心地听我讲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父亲则会在一旁叮嘱我,要懂得感恩,珍惜亲戚之间的情谊。如今,父母已经离我而去,但他们的教诲却一直铭记在我的心中。
我非常怀念儿时过年转亲戚的幸福快乐和美好,怀念那充满人情味的乡村生活。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我们却拥有着最纯粹的快乐和最深厚的亲情。转亲戚,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情感的传承,一种对家族的认同和归属感。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感受亲情的温暖,去铭记家族的历史。
虽然时代在变迁,转亲戚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但我相信,亲情的力量永远不会消失。无论相隔多远,无论时间如何流转,亲戚之间的那份牵挂和关爱,始终如同一盏灯火,点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歌词里说应该常回家看看,或许,我们也应该重拾那份久违的亲情,让转亲戚这一传统习俗,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个蛇年春节,是我退休后的第一春节,现在我拥有了大批的时间和支配自己每天二十四小时的权力,为此我决定再次踏上转亲戚的旅程。我计划要带着满满的祝福和礼物,去看望那些目前仍然健在、许久未见的亲戚们。我想再次感受那热情和快乐,倾听那亲切的问候,品尝那熟悉的味道。我相信,当我们再次相聚,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将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
其实,亲情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是绾在我们身上温馨的纽带,无论我们的日子过的是否兴旺发达,它都将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行笔至此,我彷佛听到有一个声音在脑海中若隐若现的呼唤着,这个声音好像一直在说:该是转转亲戚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