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司小鲜肉今天去银行取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阿姨边排队,边电话向朋友推销理财:
大姐啊,你把钱放到我这儿就放心吧,这个项目真的特~别~高端...
我自己都在这里投资了,你还信不过我么...
对对,你把钱全打到我账户上吧,你不会我帮你弄...
一单理财生意,就这样三下五除二的做成了,对话槽点满满,能成功只因双方是熟人。
别笑大姐笨、事实上,这种对熟人的过度信任,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平时买个苹果都要计较斤两,但因为朋友一句介绍、一次推荐、三五次晒账户、晒收益,就把几万、几十万投出去的人,并不在少数。
为什么理财时,熟人间的介绍,更让人放心?
越女想了一下,可能是因为,首先,理财是一位有门槛的事情,在中国,99%的人在进入社会前,都没有经受过财商教育,而筛选庞杂的理财信息,又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
因此,依赖熟人之间交换信息,(表面上来看)可以大大的提高效率。
另外,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关系社会,很多问题找找熟悉的人解决,往往比找最靠谱的人,更容易解决。
于是,他们在理财时,自然会把这个人生经验,照搬过去。
总之一句话,依赖熟人,最省事,成本也最低。
但换个方向想,你省去了自己思考的成本,杀熟的骗子,也同时省去了建立信任的成本,直接进入欺骗环节,成功的概率,也是大大的提高了呀~
而现实生活中,熟人文化,确实正在被人广泛的利用。
比如,很多不正规的理财公司,雇佣了大批没有任何理财基础、理财资质的普通人,来做客户经理。而这些人为了拿佣金、返点,也会忍不住,向身边的亲戚朋友推荐。
当然,如果知道是火坑,大多数人是不忍心把朋友往里推的。但可怕就可怕在,许多人本身就没有辨识能力,因为公司高超的洗脑功力,而误以为自己很懂。
“我是真的觉得好,才推荐给朋友”
因为态度够真诚,在熟人光环和自信魔法的双重加持下,让你不信也难。
更糟糕的是,社交媒体一发达,熟人关系的负面伤害就更大了。
这让我们的“熟人圈”,不只局限在朝夕相处的朋友中,还包括朋友的朋友、以及通过朋友连接到的,任何一个陌生人。
而出于悲哀的经验主义,你即使对这个人100%的不了解,也会因为朋友的关系,更倾向于信任他。
如何避免杀熟或者被杀熟?
很简单,如果有熟人告诉你某项投资时,你起码要搞明白,你的钱,到底被投到哪里去了。
如果自己理解不了,别忘了借助网络的力量,多调研,多比较一下各方人士的说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你连搜索一下,做下对比都懒得,骗子不杀你杀谁?
如果考察完,隐约觉得不靠谱,但又感到难为情,不买对不起熟人,那么就问问自己——
他好意思忽悠你,你还不好意思拒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