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约有十年的时间,没有去老公的老家了。
湖南永州祁阳县小江村,那所山坡上的一长排红砖砌筑的老房子,依稀留在脑海里的记忆中,一别数十年,越来越模糊。
十年前,公公婆婆去了广州五弟家带孙女,一住就是十多年,我们平素过年过节聚会地点,大都在广州的时间多,广州冬天温暖 ,五叔又好客。株洲兄弟多,偶尔也会在株洲我们的家里。
这一次春节,因去了三亚跟女儿团聚。还没有来得及去看公公婆婆。昨天接到老公的电话,告诉我公公婆婆从广州回了祁阳老家---小江村。于是,我们就带上在株洲上班的四弟,驱车300余里,赶往祁阳县的老家。
02
下了高速后,汽车走在弯弯曲曲的G320国道,半小时后,往右拐进一条宽阔的大马路,进了祁阳县城的地界。呈现在眼前的景色焕然一新,你不得不佩服咱政府开山造城的速度。
一眼望去,新修的六车道宽敞马路,已铺好柏油,四周建起的高楼大厦,已无法找到当年的那个青山围绕,树木葱茏的安静的小山村。
打电话给公公,他说你们从祁阳大道过来,导航到小江村的入口吧,那里立了一块石头,上书红色大字“小江村”。很快我们找到了这个地方,但不知道怎么分岔路,开到自家门口?
在山岗上的水泥路上来回走了几趟,可以看见远处依稀熟悉的老屋,就是不知道,如何绕过去,呵呵。只怪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下车问了附近的居民,经过大樟树右拐弯,沿着一个水塘边过,再路过砖厂,终于寻到自家的门前。
03
早已脱离了乡土气息,在广州大城市住了十多年的八旬年纪的父母一高一矮站在门口,面带微笑,翘首以待,见我们到了,开心的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还是那一排十几户人家的砖瓦平房,门前的土坪换成了水泥地,房子的外墙也粉刷不同的颜色。根据家里的经济状况,有的人家已经拆除平房,改建了二层楼的新房。距离第一次踏进这个家门,已经是28年的光景了。
而婆婆家因常年没有人住,只是装修稍作修改,内外墙面修整一新,整体格局没有变,改善了厨房及卫生设施,黑色小青瓦换成了红色的复合板屋面。
看着门前的几颗十多米高的大椿树,老公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看我当年栽的椿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树顶已是高耸入云。”还有坪里那颗枝繁叶茂的大桂花树,张开大伞,伸出巨大的臂膀,欢迎远方的游子归家,这就是熟悉的老家地盘。
公公婆婆一生勤劳开明,明事理。多年前,婆婆住我家看孙女,白天年轻人上班去了,小区内,一堆婆婆们唠嗑。别人都说自己的媳妇不如女儿好。她说:“我的媳妇就是女儿。”
婆婆一共生养五个高大的儿子,大儿子已经快60岁,最小的儿子也是近50岁了。曾问她为何生这么多儿子,她无奈的表示,想要个女儿真不容易。要是儿子们都在农村务农,个个要起建房子,讨媳妇,父母命都会要了去。
幸好都出去了。
婆婆身材高大,一双大手,一副大脚板,做起事情干脆利索。年轻的时候就是村里能干的女会计。停车问路的时候,附近的村民问我们,是去王会计家吧?
公公也身材挺拔,喜欢看古书,得空的时候,可以唱几句京剧。原来是上门服务,附近方圆十里知名的男缝纫师傅。
按说当时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公婆,生了这么多的儿子,在那个以工分论收入的年代,在生产队里出工,是一帮子农村的好劳力。可他们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不管自己多辛苦,一直鼓励儿子们读书,考学校。甚至,别人都提醒他们,不要这么辛苦,留一个两个在自己身边种田。
可是,他们并没有像常人那么短视,只顾眼前利益。而是辛苦劳作,教育儿子,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五张嘴巴要吃饭,在最艰苦的日子,他们自己勤劳,勇敢,不畏困难,分别培养了五个儿子读书升学,个个考取学校,跳出农门,这在当时,当地都被传为佳话,收到方圆百里人的称赞。
五个儿子,大儿子师范院校毕业后当中学老师,二儿子学建筑(我们家的)在株洲任职,三儿子学财务会计,在株洲任职,四儿子学医,在株洲医院任职,五儿子学建筑,在广州发展。
如今,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他们都是单位的骨干和精英,努力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奉献自己。不得不承认,勤劳、善良的父母给孩子们树立了以身作则的模范。
04
进了家门,婆婆早已洗尽和切好要炒的菜,摆放案台。按以前的老规矩,四弟烧火,80岁的婆婆想继续掌锅,但是兄弟们没有应许。那就由二哥来炒菜罗,父母准备了猪脚,墨鱼豆腐丝羹汤,粉蒸鸭肉,粉丝煮鱼等等。
老公说,这些都是家乡的特色菜。以前,小时候家里穷,兄弟众多,吃不饱饭是常事,经常口粮不够,饭里添红薯充饥。
有一次,跟我们家的小宝贝忆苦思甜,告诉她爸爸小时候常吃红薯饭。宝宝说,红薯饭没有吃过,香一些吧?她爸爸说,他后来看到红薯饭就作呕,你说好吃吗?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你没有办法去告诉她你的感受,因为她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那个年代的艰辛。
以前特别望过年,一到过年,家里才会有荤菜吃,可以解馋虫。一顿粉蒸肉,一餐萝卜丝煮鱼,五个兄弟围成一桌,正是长身体的年龄,眼巴巴都盯着桌上那几个碗,心里早已被幸福盈满,这就是一年的念想,一年的的快乐。
此时,不到半小时,荤菜都已端上桌子,公公说,等一会儿再吃。他把每一个碗倒一点点酒,然后地上还摆了给先人的纸币。他说,这也是老规矩。
以往过年的时候,餐前,在家里一定要先敬祖先,家业兴旺,子孙后福,都是祖先的福佑。看着公公拿着酒瓶,一个人念念有词,围着餐桌转了一圈,我知道这是一个传统的大家庭,也是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尊老爱幼,保持好的优良习惯,家业后继有人,福德世代传承下去。
敬完了祖先,公公和儿子开始喝酒,我和婆婆开始吃饭。老公和四弟说,坐在自己家里的老房子里,吃着妈妈的老手艺菜。一勺墨鱼羹汤,一块粉蒸鸭肉,这才是童年时的气氛,这才是家乡的味道。
父母年岁老了,身体日渐衰弱,眼睛也越来越浑浊。但只要看着儿子们、孙子们围绕身边,吃一顿饭,聊聊家乡的人,心里溢满着开心。
那一晚,我们没有开车住到城里的宾馆,我们就住在老房子里,陪父母说说话。好久没有围着桌子嗑瓜子,跟父母聊天了。可惜,公公耳背,你要放大声音跟他唠嗑,婆婆精神可以,但饭量不大,一餐只吃一两饭,身体瘦弱,健康大不如前。
深夜,就寝后。听得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住堂屋那头婆婆问我们,冷不冷。
我们回答,不冷。
过一阵,不放心的婆婆又起来了,然后,抹黑丢来一床毛茸茸的毯子。
父母就是这样,不论他们自己多大年龄,在他们的心里,不管儿子是50岁、60岁的人了,还是他们的二儿,四儿,都是他们的心头肉。风烛残年,他们仍然不忘把爱倾注在儿女身上,就像唐代诗人李商隐说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实干。
05
一年的时间过得飞快,过了元宵节,春节也就过完了,又要投入单位繁忙的工作。人生七十古来稀,父母已经是耄耋之年,总有一天,终将离我们而去。和他们在一起 ,过一个春节,少一个春节。
世上只有一件事不能等,那就是孝顺父母。世间重要的事情很多,唯有父母养育恩情不能忘。
以后的节日,再忙也要停一下脚步,陪父母过一个欢乐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