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晚自习回来。
我:吃饭不吃?
儿子:不吃。
说着去厨房拿了一个橙子出来。我给孩子剥橙子,孩子在旁边站着,我们随意聊天,孩子说着学校的伙食问题,我们边说边笑,气氛挺好。
我:其实,晚上回来如果有点饿吃点水果就行,喝点牛奶就行,不是非得吃饭才行。
儿子:谁让你做的饭那么诱人呢,看着都想吃嘛。
我笑着说:那我以后不做了,你看现在就做的少了,不想让你变那么胖。
孩子:今天考试了,考语文、历史、政治。语文作文跑题了。
我:咋回事儿?
孩子:给个材料让写一个故事,我写了一半感觉跑题了。下来问问同学们,同学也觉得我写的跑题了。
我:咋会这样?没看明白?
孩子:这题出的特别不好,你看人家高考的题都是很明确告诉你,让你写什么。
我:每次考试都要失误一门呀,总要有一科来拉分。其他科咋样?
孩子:历史、政治还可以,看明天数学和地理吧,英语没事儿。
然后,孩子去卫生间,我开始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离开后觉察刚刚和孩子的对话,发觉自己刚才的情绪是有点责怪孩子的意味。心里想着以前每次考试总是会这样,总得有一科失误、拉分,听见孩子刚刚的话,我无形中又想起了以前的那些事。心里多少确实是有点责怪孩子的意思的。
虽然孩子没有马上出现什么样的情绪,也没有反驳和顶撞我的话,但是我的话肯定不是孩子想听到的话,孩子的内在感受还是没有被我理解到,其实,在那一刻我根本就没想到孩子内在会是什么感受,完全沉在了孩子讲述的事件中,只是想起孩子曾经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孩子为什么回来给我说这件事?一方面,是不是孩子提前告知,让我知道他如果考试不好这就是重要的原因,这样也算提前对我有个交代,是作文写跑题了;另一方面,孩子也会有沮丧,想跟妈妈倾诉一下。这么冷的天,每天辛辛苦苦去上学,况且已经是高二了,每个孩子都知道现在每次考试对他意味着什么。
所以,孩子是会有沮丧的,虽然他知道他对妈妈说这些话,妈妈是不会批评他的,所以,他敢于来说。但是,他肯定想听到妈妈理解他、宽慰他的话,而不是再替他翻旧帐。那一刻孩子心中或许会有这样的感觉,妈妈总是不能理解我、体谅我,我也想每次考试都顺顺利利,我也想让成绩赶紧提上去。
反观刚刚这件事,我觉得能听懂孩子的话太重要了,听懂孩子话语背后的声音,去提升孩子的能量状态,而不是被孩子带入到事件当中去就事论事,道理孩子比我懂,事情是孩子的事情,孩子比我内在的感受更强烈。所以,去关注人而不是去关注事,人的感受比事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