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着手指头想了想,工作之后的三年,都没有正式给写过个人生活年终总结了。虽然这些年一直有在网络平台记录的习惯,也不过越来越流于表面流水账式的记录,深度思考的内容几乎没有。2022年的最后几天,大脑一直很兴奋,欣喜于年末的总结,欣喜于提前的放假,欣喜于新年的愿景。
和朋友一起聚会回来,到现在才坐在桌子前,静下心来好好梳理这一年。把这一年的经历分为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板块,而这些板块都是修炼的工具,是帮助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的载体。
工作
工作在大部分人的一生中,应是占据时间最多的。而一个人在工作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直接影响了他的生命质量。教师这份工作也是一直在困扰我的。我承认从毕业到现在,每当我与学生关系紧张/学生上课状态不好/学生成绩退步/无数琐碎无意义的工作等情况下,我都有无数个想要离职的念头,我一直在想换一份工作会不会好很多。所以精力并没有百分百投入到工作中,一直在谋求转行的可能。在这个大部分教师都很优秀很努力的学校,自然也评不上优秀,但也做得不差。而到现在,基本能发现我在工作上的瓶颈,其实都是不会处理与人的关系造成的,而究其根本,是原生家庭。一是内心封闭和狭隘,不能平等而包容地去对待所有人;二是不会与人进行互动和联系,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许换了一份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仍然也是做不好的。而是应该在这份工作中去修正自己。
上半年整个人的身心状态很舒展,和办公室的同事们相处很融洽,和学生的互动也很良好。尝试在上课时用生活中的实例去讲解知识点,也会幽默地调侃学生。学生反映我上课越来越有趣了。本以为自己不能上初三,于是做了一件两年来对学生最浪漫的事情——每个人一袋小礼品,里面有一张手写的贺卡/几袋小零食。当自己去主动付出时,其实内心是非常喜悦的。而我与他们的缘分在今年下半年却意外地续上了。但是整个下半年却度日如年。上初三的焦虑和压力,让我一度处于抑郁状态,这样的情绪开始于九月开学的那次工作表彰。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得失心不重的人,而当大部分老师都在工作中获得学校的优秀表彰,而自己却一个都没有时,内心深处是很难过的。甚至很长时间都陷入自我贬低中。我没办法发自内心地去祝福那些老师,因为心中是羡慕又嫉妒的。我仍然记得那天晚上,躺在床上,开学的焦虑/自我的否定/未知的挑战/得不到认可等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我忍不住流泪,进而身体止不住颤抖。糟糕的身心状态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见到我的人都觉得我颓丧了不少,脸上没有了笑容,眉眼里心事重重。在讲台上的我说话和书写错误频出,让我一度内疚和自责;学生前几次的阶段性测试退步很明显,让我一度情绪低迷。无数个离职的念头闪现,中途逃跑一直是我面对困难和压力的策略。好在疫情的席卷,打乱了学习的节奏,也削减了考试的压力。然而如今的轻松只是暂时的,我知道明年上半年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和迎接更多的挑战。而我要学习与压力共处,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理性分析学生的问题,用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在消极的情绪里。
生活
能够拥有个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是在真切地爱着自己。读书/观影/交友/爱好/欣赏自然美景,都是能够滋养精神和灵魂的事情。翻看社交平台上的记录,基本都是上半年。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时内心的充盈和快乐。下半年的很多日子里,陷于工作带来的黑暗漩涡中,我都无比想念那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自己。那个自己会不带功利心去阅读文学类的书籍和观看电影;高效完成寒假计划;会在寒冬时去公园寻梅和赏梅;在春天赴一场远方的《天空之城》的音乐会;于晴日里写下诗行,悼念一棵被砍伐的泡桐树;给大学好友染帆布包和手写书信作为生日礼物;乐于尝试做不同的菜类,乐此不疲......而从八月开始,我的内心始终是不快乐的,分享欲都几近丧失。书堆积在枕边,越来越高,甚至都不愿意将它翻开看看。空闲的时候不停地刷小红书,焦躁感只增不减,我把自己弄得一团糟,更不爱自己了。十二月状态才渐渐好了很多,如今觉得能量满满,对未来充满希望。月有阴晴圆缺。人的状态和能量也是不断变化的,学会觉察和接纳每一个阶段中的自己,能量在山顶时积极做事,能量在山谷时尽己所能。最重要的是,要无条件地爱自己。
暑假的云南半月行,是我这一年疲惫工作中的出口。几乎很少出门旅行,去过的地方也寥寥无几。远方一直在我的心中憧憬,却是我难以抵达的地方。我哪里都想去,只要离开原地。工作后攒下一些钱,却因没有合适的人同行而不愿出发,想自己一个人出门,却因未知旅途的风险而心生害怕。
这是一场由一个人带领继而独自出发的旅行。
最难忘的是自己的独行。在昆明独自开了一间房后,开始规划要去的地点。在云南省博,感叹少数民族灿烂的特色文化;登上西山风景区,俯瞰滇池的奇异色彩;在金殿,细细观摩几千年的古老建筑和树木;在苍山深处,听茶馆的小夫妇唱茶歌;在喜洲古镇,遇一场绵绵阴雨,浸湿了衣裙和鞋子;在双廊古镇,乘坐在大巴上看洱海铺展开来;租借自行车,沿洱海骑行,被浅蓝的海和悠闲的云所震撼......
这几天的旅行,没有同行的人交流,更多的是用眼睛观察。好多景物都印在脑海中,留在了我的手机里。而我还是怕生拘谨,不敢和陌生的人交流。
回程的途中,我特意选择了十多个小时的硬卧。摇晃的车厢,走动的人群,疾驰的风声,细碎的人语声......而这场旅行的记忆,也随着火车穿行在一个又一个的山谷隧道中,忽明忽暗地闪现。
我想它将会是一个开端,来开启接下来我生命中的很多次独自旅行吧。
人际交往
亲情
与原生家庭的和解和修复,在我的生命中仍然是最为重要和核心的课题。我们走出家庭后与世界的互动模式,是以抚养人和抚养人/抚养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为蓝本的。当我在现实中与他人的互动头破血流的次数越多,惯有的行为模式也就展现得越清晰。害怕冲突,也就失去了成长的可能。
因为新房子装修,我/父亲/母亲的联系频繁起来,我们三一直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关系,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保持着一定的界限。值得开心的是,父亲主动打电话关心和问候我和母亲的次数多了起来,尤其是这段疫情席卷期间。或许人都会慢慢变化吧,年近半百的他也应该学着主动去关爱家人和亲人了。
我又何尝不期待以后的每一年他们能很好地相处,共度晚年呢?
友情
对于朋友的选择,我一直都是垒起高墙。我太渴望精神上的共鸣了,所以一直执着于寻找同类。对真正在乎的人,才会用心对待和付出,而在我的心中这样的人寥寥无几。s是这些年来唯一的一个。我们是大学同学,因为比较喜欢文学,所以总能有精神层面的沟通。大学时,我们常常携手在公园散步,讨论喜欢的老师和书籍;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频繁地电话和视频,在情感/工作/家庭等方面进行事无巨细的沟通和分享。很多个深夜,在对话中的内心深处的敞开和剖析,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惊喜。那时,我们时常感叹为什么对方不是男生,那我们该是多么契合的一对。然而,我们的交往更多停留在精神层面,在物质上面的互赠很少。我看到很多好朋友之间互赠礼物,表达爱意,内心又何尝不是羡慕的。而我们又是如此相似,甚少在关系中付出。甚至很长时间连对方生日都不曾询问。打破僵局的是我,生日时,为她用心准备的礼物;重要的节日,送去主动的问候;暑假旅游时,给她带了一条云染的围巾(我都没给我妈带礼物,她内心不太平衡)。而我却并没有受到她如此用心地对待。当我付出时,内心确实是内心欢喜的,可我的内心何尝没有期待呢?我确实做不到不计得失的付出。物质的互赠是爱意的互动,只有相互流动,这段关系才能良性的发展。如今我渐渐认识到,当一个人内心匮乏,是没办法给予和付出的。物质何尝不是一种能量呢?大概今后,我不会一味追求精神层面的共鸣了,会更加珍惜脚踏于生活层面的温暖。
这一年参加瑜伽馆和读书活动主动社交后,大概是相同的磁场相互吸引,结交到了一些大我十岁以上的姐姐们,我看到不同的女性的人生样本。我走出学校象牙塔单纯封闭的环境,进入社会关系中,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阅人。有从一线城市退回三线城市,大龄未婚不断约会男性的前金融人;有一直待在小城市体制内,家庭不幸福一直和不同的男性拉扯的文艺女青年;有年轻时出去闯荡,追求诗和远方又回乡陪伴儿子成长的勇敢女性;有日日素食,练瑜伽,阅读印度经典的修行人......因为每个人身上贴有职业的标签,却让我在交友时又小心翼翼,害怕别人的好并不是发自真心,而只是处于商业的需要。或许进入社会后很多关系都不会那么纯粹,更多的是出于互惠互利的需要。而我也要从这个过程中去学会辨人和识人。
爱情
男女感情方面,有浅尝辄止的尝试,终究是没能有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这两年来,每段感情都开始于春光灿烂的春天,终止于蝉声四起的夏天。
我与m相识于网络,他喜欢读书/看电影/旅行/摄影,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我们由最初的文字沟通到语音聊天,交换着彼此的内心,经常到深夜。在我的心中,他幽默风趣,博闻强识,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文学和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是我在现实中很难遇到的有趣的灵魂。即使他大我将近十岁,却没有年龄的隔阂。互相了解的过程,就像杨宗纬的歌词中写的那样:"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我确实很上头,甚至以为这就是我一直想寻找的灵魂伴侣。我们相约在暑假一起去旅行,地点在云南。临出发前的那段时间,我内心雀跃而满怀期待,同时又有些害怕。毕竟独自一人,远赴陌生他乡奔现,是人生中的第一次,疾驰的高铁奔向一千多公里那头的彩云之南,等到我的是危险还是温暖,我并不知道。但我内心的火焰在乱蹿,它渴望有这趟冒险。
下车之后,我坐在昆明南站的二楼出口站等待,仍记得那天玻璃窗外傍晚绚丽多彩的晚霞,是我对彩云之南的初印象。
我因极少出门旅行,找了很久的地铁口,见到的第一面,我们相互打量着对方,并没有想象中的心动。一起去吃了一顿云南菌子火锅。本来计划十多天的旅程,最后缩短到了五天,一起去了建水古城,西双版纳等地,而后他以家里人催促工作为由提前回家了。现实的相处褪去了强加的滤镜,展示真实的一面。这几天的相处其实并不愉快,相处的第二天,我便想离开,有一天我们还吵架了几小时。正如云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眼前人也没想象中的那么好。终究不是对的人,看彼此的眼神也没有那么深情和心动。我们处事的方式很直接,容易让对方感到不适。更没有从生活细节中感受到对方的关注和在乎。
半年已过,只记得有个深夜,我们躺各自的床上,听了一段庆山的"爱是最深沉的幻觉",而后沉沉睡去。只记得将要分别前的那天晚上,我和他走在一个没有路灯的公园,四周黑寂,我惊呼着天上的星子,他欣赏着路边花朵的暗影。我打开手机电灯照路,他把双手背在身后,悠闲地踱着步子,却说:"如果庆山走这条路,我相信她也不会开灯。你看,前面废弃的喷泉圆台像不像祭坛。"只记得我们在分别的地铁口,轻轻拥抱告别,我站在下行的自动扶梯上,转身看着他目送我的身影越来越远。我们都明白,这是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了。于我而言,这是一次冒险的经历,一场迅疾落幕的感情,像一场腾空的烟花,绚烂而短暂。像一场春日的宴会,终将离席。落幕终究是让人伤感的。这场相遇带给彼此的意义是什么呢?在回程的硬卧上,动荡的车厢里,我找出庆山的《春宴》看了一遍,试图在书中去寻找答案。
生命中遇到的人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有时我们需要将自身抽离开,或者隔着遥远的时空回望曾经的他人和自己。我们与人的互动中,照见和点亮彼此,都是至为珍贵的瞬间。
写到现在,已是2023 年的第二天,长达五小时的梳理,内心已燃尽,我喜欢用书写的方式,能让混沌的内心变得清晰起来。
对于2023年的憧憬和寒假的计划早已写好了,希望大部分都能完成吧,年底来还愿。
工作:
更加认真负责,好好把这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离开这个生活了三年的小城市,希望能去另外的城市开启新的生活,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
自我学习:
有时间多读书,观影,看纪录片,并及时在平台上记录和输出
兴趣爱好:
坚持练习瑜伽,有时间要去上教培班
想学习摇摆舞
睡前坚持冥想,从五分钟开始
周末多去爬山和徒步,亲近大自然
买一台相机或者换手机(纠结中)
健康养生:
好好养胃,少外食,少零食,吃简单健康的食物
有时间就艾灸
坚持运动,根据身体情况变化运动的方式
技能:
拿到驾照
尝试做自媒体
旅行:
开学前去一趟武汉
暑假带妈妈出去玩一次,作为退休的礼物
理财保险:
给父母和自己配齐意外险和医疗险
继续消费降级和低物欲生活,攒够人生的第一桶金
人际:
积极主动结交喜欢的人,靠近喜欢的圈子
有缘分,可以开始一段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