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故曰: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焉,休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1,循天之理。故曰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其神纯粹,其魂不罢2。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故曰: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恶者,心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注:
1故:犹巧讲。
2罢:《天道》篇作“其魂不疲”。“罢”同“疲”。
解:
本章承上章,重抒圣人“恬惔寂漠虚无无为”之境界。
“恬惔寂漠虚无无为”与《天道》中“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同意,都是自圣人修养境界中凝练出的语滴。本文开篇提到“圣人休焉”“休则平易矣”。“休”字人从木,象依木休息,引申为止息。“平易”为无波动、无冗杂。联系上章,这里应指圣人不汲汲于“所好”,约简心思,安定精神。
第二段从生死、动静、寝觉、知思等行为层面体现圣人“合天德”。世人贪生厌死,圣人生死与天地合;世人动静无章,圣人动静与阴阳合;世人寝觉多忧虑,圣人定性安神;世人善用知思,圣人弃知愚愚。文本提及的几个方面贯穿于日常举手投足之间,颇具代表性。
最后一段以否定的形式描述了五个“至”者。至德,心不起忧乐(无感觉);至静,从一(大道)而终;至虚,没有搅动;至惔,不受外物牵累;至粹,没有违逆。归于大道,五者名殊实同,道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