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成为一个特定的命题,当我们把它加上地域的界定,并进而以展览的方式表达出来时,它也是一个近代的发明。
简又文说:“中国文化在广东亦素来是与全国一贯一致都属于一个大系统的,不是囿于一隅或离开汉族传统的。因此我们虽因简便而言广东的文化,其实应该说中国文化在广东。”
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在广东呢?
在《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一书中,作者程美宝集中讨论了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一百多年历史的连续性,企图解释过去一百多年来广东文人如何在地方关怀和国家意识的二重奏中调校出适合的调子,加入自己的声音,界定自己所认同的地域文化。
广东文化是有其特色、特质和特征的,但广东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广东文化体现的就是中国文化。
本书尝试从文献出发,立足于有关人物的具体活动,理解他们如何界定和使用“广东文化”这个概念。它以“广东文化”为例,理解晚清以来中国地方文化观的形成过程的分析框架。尝试把清末以来中国的“地方文化”视为一个命题、一套表达的语言来看,探讨在不同的时代,在怎样的权力互动下,不同的内容如何被选取填进某个“地方文化”的框框。
就清末以来的广东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主题:
一是思想文化与学术成就,彰显了岭南思想文化开风气之先,以及岭南文化秉承中国学术之正统。
二是以中原汉人血统认同为依归的族群划分。
本书用了清代以来广东地区的方志、文集、游记、乡土教材等文献,探讨读书人如何在文化地理的层面上界定“广东”,这个定义又如何因为清末西方种族观念的输入,而被进一步修订运用。
三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方言在地方和国家文化中的地位,以广府方言文献为主要材料,集中讨论晚清至民国初年方言文献在广府地区的发展和运用,考察其地位在清末民初随着现代国家概念在中国的兴起而经历的微妙变化。
广东省内方言和文化千差万别,以广州为中心的中部和西南部主要操粤语,东部和北部则以客语为主,潮州府地区则是潮语和客语的天下。
如果你对广东文化感兴趣,那么这本书就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