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参加《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共读活动的时候,心想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紧跟数字时代的步伐。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特别感谢学校成立“读书会”,让我在慵懒的暑假里有了学习的动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到底充当什么角色,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了共读。通过两大模块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第一模块强调转变教育理念,从“教师中心”转为“学生中心”。第一讲中“相信的力量”,你相信技术会给课堂带来改变吗?我坚信信息技术能够改变课堂,并且已经正在改变。在这个各行各业已经都在加快脚步融入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应该要信息化。但只要我们相信信息技术就一定能改善课堂中的不足吗?当然不行,这是需要我们经过刻意练习才能够抵达的。陈蕾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三点经验,其中一点谈到了“刻意练习是需要怀抱热情”。刻意练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因为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去做反复练习。改变的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不是对教育怀抱热情的教师,是很难最终完成刻意练习。第二讲的“少才是多、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精辟的12个字总结出了一套优秀的教学心法,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相信所有的老师都有所反思。
第二模块是关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创意运用,有美术、音乐、语文、数学课堂的生动案例,还介绍了IRS即时反馈系统、教学视频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学习。陈蕾老师说得没错,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我们要拥抱它、了解它,更重要的是要把它转变化成课堂教学的有益“工具”,帮助我们走向“以生为本”乃至“学生中心”的课堂。
不禁感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各科教师都在学习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更应时刻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想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自身授课技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包括计算机文化、思想,软件、硬件技术;
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将整合落到实处。
《教学时代的学与教》是一本有理论、有实例、有方法的教师参考书,拨开层层迷雾,直击重点。相信接下来的共读时光,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与收获,在课堂中得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