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给未来三年后的自己
从来没有想过给自己写一封信,写给2024年自己。
那个时候,你有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是否还像现在困顿在原地,一直不肯往前走了?
还是虽然有点迷茫,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小目标,还是慢慢的在实现当中。
三年后的自己,有一份自己的事业,通过三年不停的认知升级,认知迭代,好在互联网上销售,也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小缺口。
有了一些新行业的顾客。
对呼啸而来的未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呢?
如果是的话,就是说,我现在就已经在为了将来做准备。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狂人,比方美国奇点大学的创始人,彼得.戴曼迪斯。
当我翻开《未来呼啸而来》,以为是关于如何应对未来的书籍,但没有想到这是一本比较前沿方面的书籍。
看看翻译先生是怎么说的,戴曼迪斯和科特勒精心打造的指数思维三部曲的第三部。
他在感叹,这两位超人都是特别的超级乐观。
希望这些指数型技术,早已摆脱欺骗性阶段,进入颠覆型阶段,是为了帮助我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何为指数型的技术呢?
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超级网络,机器人。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三D打印,区块链,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
有没有感到头晕啊?
2 指数型的技术没有跨界的常识,很难理解
一直以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同一个概念的东西,原来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赖以生存的职业,可能会发生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例如广告业,很多人还在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的时候, 5G的时代,网页3.0的阶段,因为有了增强的现实眼镜,有了万亿传感器经济以及强大的人工智能的融合。
据说互联网营销市场,或许连同社交媒体市场都有可能会消失。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还需要这么多人干嘛呢?
据说有一家公司发布了真实版的喉麦,她只需要很少的数据,就可以模仿一个人的声音。
而中国的百度公司,研发了一个比加拿大禽鸟更快的人工智能系统, 10个3.7秒的样本,就可以做出来训练语音识别系统。
一件制造出来的产品,有好处,也有坏处。
视频可以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人类图像,合成技术深度的伪造。
据说美国的卡耐基梅隆大学,最近开发了新的算法,他们的人工智能,将完全模仿人类的细微表情,包括目光,甚至轻微的眉毛抖动,肩膀的微微耸动。
这种近似于以假乱真的技术,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使用,毁坏声誉,引发社会动荡。
例如美国导演喜剧演员的乔丹皮尔,他就做了一个视频,模仿奥巴马骂特朗普总统的视频。
一个普通的人都可以制造出视频,所以网络上有了千千万万个类似的深度伪造视频。
而且这种深度伪造视频的技术,会被那些被录下来的人,倾向于宣称不是自己干的。
3 深度识别伪视频的技术,还没有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真相将会掩盖。
因为以现有的技术,估计法院的查不出来其中的真相。
在他们的描绘当中,人工智能可以追踪,我们逛商店时候的眼球动作,通过收集分析我们日常对话,分析我们的喜好,了解我们的朋友圈。
有这样的类似像无孔不入的间谍这种方式,广告业将全军覆没了。
据说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对消费者是最为理想。
这些奇思怪想的想法,这些被强力垄断的想法,这才是这个想法,行为的可怕之处。
可以设想一下,假设你每一个行为每一个细小的思想,都被人工智能说捕捉到了。
你还有任何的自己隐私的东西吗?
你还有安全感吗?
你的安全感已经被人工智能破坏的一无是处了。
或许你赖以生存的行业,比方这些很多在学习销售文案写作,广告写作以及众多的营销人员我们就没有用武之地。
想一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这些既可能是欺骗性的行为,也有可能是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总之这些传统行业,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颠覆。
请问一下三年后的自己,能不能搭乘未来呼啸而来的列车呢?
在这过程中,自己会不会被指数写的技术所抛弃的?
如果不想抛弃,现在就必须做好准备。
看到书上说在洛杉矶,因为有经常堵车的现象,所以优步公司,就开发了一款飞行汽车。
所以以后打的士不叫出租车了。
不叫taxi。
或许要叫flies taxi。
一切都要基于我们还存在。
就目前全球的形势而言,大家还想经常接触嘛?
估计在目前这种情况之下,要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一句话,只要命还在其他的都好说。
坚强的活下去,卑微的活下去,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活下去。
虽然也没有如此的悲情,但是心中对于未来的想象,看完这本书以后,又开始有一点点所谓的无望了。
看来写书评的功力,也是需要慢慢增长。
目前只能是读一章,写一章的感受。
视频应该有自己的格式,也有一个模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