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当初为什么选择了北漂吗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看到一波关于逃离北上广或者重回北上广的讨论。仿佛置身于这个城市的我们每天都在被思考自己以后的“归宿”。

前段时间,成都宣布限购令,虽不至像北京的政策那么严厉,但也足以影响到不少人。一段“成都购房者崩溃大哭”的视频走红网络——

一名女子精神崩溃,蹲在地上痛哭“成都不要我们了。我要房子,我要家啊。”

这大抵是2017年最震撼人心的诗句了。

作为北漂一族的我,每天也都在被各种“房价言论”附身,总会有各种“好心人”提醒自己——北京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城市,没户口、没房的你根本无法在这座城市生根,与其这样,为何不选择一个二线的城市,安稳地度过一生呢?

而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对自己有所影响,我开始焦虑不知归于何处的未来,恐惧无法负担的生活,迷茫最初的梦想。而这些,也仿佛浓雾般笼罩在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心头,没有特别多的原因,只是越来越会体会到生活不易。

最近热播的《东京女子图鉴》——一部讲述从小城市迁徙到大城市的女人的日剧引发了自己的思考,而我相信,每个看过这部剧的女生都能在她的20-40岁里找到些共鸣。对于一个女生来说,20-40岁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工作、家庭、生活,好像每一个因素都是一次重大决择,而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意味着毫无退路。

但是,对于本剧传递的价值观却无法认同。也许是20多岁的我,理解不了30岁以后的选择,虽然如此,但依然想以此篇纪念自己的25岁,提醒自己,无论行至何处,都不要忘记初心。

1.我们所向往的生活,有多少是“意淫”出来的特效

剧中的主人公绫因不甘于像同城的女生般过上平凡的小镇生活,于是决定独闯东京,开始追寻大城市女孩的脚步。但是,

在工作和爱情已经偏向稳定之时,她又开始恐惧这样依然无望的人生,好像费尽心思来到东京这样的大城市,最终依然过回了原点,只是换了一座城市,而且,它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是一个只要抬起头就会仰望到成功商界女精英或者名媛,而这是一直渴望不平凡的她接受不了的平凡生活。

于是,她放弃了这份平凡的幸福,开始一步步的进阶之旅。

从廉价的出租房、民营公司企业的文员开始,经过十年的奋斗,转去国际品牌做PR;而身边的男人也在不断进阶,钓富二代失手,暗示了那层打不破的阶级,不是靠努力奋斗去能够打破的; 给一个超级有品味的老男人做情人,直接提升了自己的Level,后逼婚不成转而分手;看着身边的闺蜜甜蜜地晒娃,又开始频繁相亲,最终找到了一位长相/能力都中等左右的男人结婚,而后被出轨离婚; 后来,睡过小男生,但却被Level更高的女闺蜜抢走;曾经一度绝望,想要重返家乡度过余生,但却因和老师的一次意外会面后又选择回到东京。

还记得17岁的少女,在课桌面前说过:我想要成为别人羡慕的人。但殊不知,自己在不断羡慕别人的同时,有人也在羡慕着自己。

这一点,在来北京后的第一年深有感触。

去年的4、5月份,忙完一天的工作已经接近12点钟,曾经的高中同学打电话,欣喜地询问我在北京的状况,语气中的艳羡与激动溢于言表,不断地憧憬着并不存在的未来:你和我们已经不一样了,以后前途光明,我们只是守在老家,碌碌无为。

殊不知,那时的我,无数次想过放弃北漂,回家找一份类似于他那样的安稳工作;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其实都知道,所谓的成功不是靠所在的城市定位的,作为北漂一族,我应该是最渺小的存在了,但却被“城市的光环”笼罩,成为别人的艳羡对象。

所以,我们所羡慕的别人,有多少成分是自己意淫出来的“特效”呢?而真过上了向往中的生活,就一定会开心吗?其实,结果未知。

就像剧中的女主,其实早就已经实现了自己最初的追求,但却未见得开心,只是一味地盲目地追求着自己得不到的生活。

喜欢小马宋在文章中写的:你所羡慕和幻想的,反倒不一定是你真的想过的。别装逼,所谓知行合一,在哪里都是一样。

图片发自简书App

2.欲望真的会慢慢吞噬掉最初的梦想

如果说仅仅是物质上的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有实现的机会的。但剧中的女主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对暂时无法拥有东西的渴望,而且是通过与周围一切能够攀比的人对比之后的更强烈欲望——

有爱情时,依然渴望像其他同事一样参加联谊;

遇见富二代时,渴望在30岁生日前进入**店庆祝,作为成功女人的标志;

给大叔做情人时开始渴望婚姻;

得到婚姻后又遇见了敢于追逐梦想、知道自己想要是什么的女性(前男友的前妻);

……

不停地遇见,不停地追逐,欲望的沟壑永无止境。直到最后,在东京街头,牵着搭伙过日子的男闺蜜,面对迎面的精致女性,依然是在无比羡慕的眼神,然后告诉自己:不知满足,贪婪的女人们,只有把这份嫉妒也当作人生调味品来品尝,一起加油吧,因为想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

而在无法满足的欲望面前,真的,有想过要去珍惜自己身边已有的小确幸嘛。

不知道是人性本就如此,还是编剧刻意讽刺,总觉得这样的结局少了些什么,或许这是最符合女主人设吧。

3.只去关注别人表面的风光,却忘记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当我们开始将目光停留在别人身上,其实就已经开始迷失自我了。因为,比自己富有、比自己幸福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只会永远活动别人的眼光中。

还记得去年《学生公司》课程结束后,我和周蕾老师聊天,分享彼此选择的北漂经历:

最初,我只是想来这个城市见识更多的东西,开阔自己的眼界;我深知这是一个生存不易的城市,所以最初的设定就没有“留下来”这一项,而只是想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精进自己的能力。

只有自己才是最长足的保障,只要是具备工作能力,以后无论去哪个城市都是可以生存下来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我有过无数次迷失自己的经历,滋生过很多负面情绪——焦虑,恐惧,浮躁等等,而这些正是因为自己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外界的人和事上,从而忽略了自己需要提升能力的本质。

卡尔马克思曾说过,在我们跟别人(甚至自己的某个阶段)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当人们发现自己没有拥有那些他们认为本该拥有的东西时,这个时候他们会充满愤怒与忿恨。其实,每个迷失的自己都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发泄自己的软弱与无助,而所谓的负面情绪不过是表象而已。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剧中的女性们也是如此。

女主4岁的时候就会为自己和小伙伴没有相同的玩具而哭闹,而那句我已经长大了,又在暗示着什么呢?虽然,已经长大,但内心里那个热衷攀比的小姑娘依然还在,由始至终她都是在寻找别人眼中“看上去是对的”、“别人都说好的”或者是别人已经拥有了的东西。

写到这里,想起了自己最近正在看的《影响力》,对比、羡慕、社会认同等等这些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大众社会心理了,只是会在特定的情境催化下使得这样的影响力武器发生效力。其实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穷其一生,我们不都在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嘛。

要不然,如果不是因为不安于过一眼就望到头的一辈子,当年的你我,又为什么会不顾任何劝阻,选择了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呢?

是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我们选择北漂,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城市,势必就得承担与之相匹配的压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要选择迷失自己,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不是结果,而是追寻的过程和点点滴滴。正如《千年女优》里说的“我喜欢那个追逐着他的自己。”这,才是生活真正的意义吧。

选择北漂,是为了遇见不一样的自己,而不是为了追求别人眼中的自己或者眼巴巴地艳羡别人的生活。

最后,引用我前天文章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以此共勉:

其实,无论哪个时代,繁华之地都不那么平易近人。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当时颇有名望的诗人顾况,顾况开玩笑说,“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后来看到白居易的诗,也就是那首流传至今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叹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可见,任何时候,繁华之都,都居之不易,不过,那却是追梦的地方。

节选自《没房子的要逃离,有房子的就能留下吗?》

既然自己已经选择来到这个追梦的地方,那不管结局如何,都应该往下走一步,再走一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墨迹磨叽,有很多墨迹磨叽,他们会同时出现在墨迹磨叽的脑海里,不停地自说自话。 墨迹磨叽很伤心,因为有很多很多朋友的...
    墨迹磨叽阅读 285评论 0 1
  • ―――读《安静》有感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灵魂之杯—— “如果你用它来盛天上的净水,你就是个圣徒;如果你用它...
    轻翼阅读 962评论 0 0
  • 起风了,我泪流满面。 季节会变换,人终究会走远。 我不敢说,我不愿想起,我希望我们还是最初的样子。这个世界有一个你...
    颖楚冰阅读 253评论 0 4
  • Objective-C-Coding-Guidelines-In-Chinese Objective-C编码规范,...
    喜欢就可以阅读 43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