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出版70余年来历久弥新的阅读指南。书中,作者艾德勒等通过讲解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层次阅读的方法技巧,详细论述了读者应如何寻找所读书籍的架构,如何了解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挖掘作者围绕问题而展开的论述,如何对书籍作出理性的评价。
书不厚,但几个观点却足以让人醍醐灌顶。譬如,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应该像棒球赛中的投手和捕手——作者投球,读者接球;作者构建作品框架,赋予内涵,读者褪其血肉,寻其骨架;作者摆出观点,作出论述,读者全盘了解,辨析好坏;作者赋予字句以特定意义,读者找准关键字句,结合语境确定意义,并与作者达成共识。在这系列过程中,读者越主动,收获越多。譬如,真正的阅读,应凭借自己的心智活动,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体会,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书中指出,阅读有三种目标,为娱乐,为获得资讯,为增进理解。只有为增进理解而进行的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型阅读才是真阅读,这就需要我们提升阅读艺术,拥有敏锐的观察、灵敏的记忆、想象的空间及训练有素的分析和自省能力。譬如,在检视阅读中,应毫无停顿地粗浅地通读全书。在阅读中,切忌遇到困难之处就停顿下来,无论是就此放弃或是借助其他理解工具,都会打断思路,破坏理解的完整。一气呵成地通读一遍之后,对于判定哪些是真正的难点将更为合理。譬如,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怀疑是智慧的开始。当读者遇到对其的理解只及于知道还有更多需要理解的事的句子时,请在这里,而不是在感兴趣的地方,停下来,慢慢阅读,认真思考,以增进理解。再譬如,“争论时应该多一点理性的光,少一点激情的热”。书中指出,对作品作出评断的前提是对作品的全面了解以及对个人偏见的摒除。读者对作品的批评应运用自己独立判断力,但必须牢记,阅读的主旨是学习,是增进思考与理解能力,而不是以自己的观点来压倒对方……
很多人在读完此书后,会有一种“曾经读的书都白读了”的感慨。的确,阅读,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她不是买书回来后的束之高阁,不是浏览以后的过目即忘,更不是看过之后的不假思索。她需要读者褪去作品的血肉,抽丝剥茧,寻找骨架,找出主旨,再寻其论述,最后基于理解,予以评价,以示对作者的回应。这一过程,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把书从厚读薄,再从薄读厚,看似容易,实则不然。
记得大学时,班上几名感兴趣的同学相约定时定量阅读《国富论》,并定期讨论,每次一章。持续数月之后,大家却始终一头雾水,无论如何读,都索然无味。无奈之下,小组只得解散,我的那套《国富论》,也在家里束之高阁,至今再未捧起。而对于书架上的已读书籍,每每阅读过后,都会欢喜,“嘿,又读了一本书”。熟不知,我的阅读充其量只是一知半解,而我,也未曾真正拥有那书——既不知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也不知作者如何围绕问题展开阐述;既区分不了知识本身与个人观点,也无法找出书中的关键字句;既把握不了论述是否有理,也辨别不了书籍的好与坏。古语云,“未知而学,学而后知不足,于是愈学,愈知不足”,读罢此书,方知阅读能力之不足,方察阅读技巧之所在,方明阅读方向之所指。
书中有段话,甚好,以此作结:“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希望此书,能带您走进一个全新的阅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