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体用,简单来说,体为本体,用是体的用处。打个比方,杯子为体,装水就是用,当然它也可以装别的,那么这就是一体多用的关系啦。体用关系其实也是阴阳关系里的一种,阴体用阳,阳体用阴,放眼望去,无一例外,雌雄互用,水火互用,冷热互用等等,而我最想说的是道德和行为的体用。
道,简而言之为道路,为天理法则;德是人对天理法则的忠信,也就是唯道以崇。为什么道德如此重要?因为它是我们的体,是指导我们方向和命运的主体,和身体的作用是对等的,甚至要高于身体的作用。人没有身体,也就没法活着,人没道德,也就没有了性体和法身,那么用也就不正,不正则祸福难料。
自人打出生以来,每个人的性格各有不同,然而却难以改变,不是人们不寻求改善,原因在于,出生之时禀受先天杂气而生,有了这杂气便有了偏性,有人刚毅就有人怯懦,有人仁善就有人好斗,有人愚钝就有人聪慧,然而这偏性所形成的性格自然会形成许多缺点,在我们的未来发展中种下了许多祸根。因为偏性为体,那么接人待物自然会形成主观的自己喜欢的用,而不会去考虑问题的客观因素,就会形成过失,以偏概全。
人为万物之灵,可想而知人之贵不可言。人能知万物之理,能尽天地之性,而人非生而知之,因其禀受杂气而生,性体偏而不正,几乎近于禽兽。有善良之人就有善性之体,有恶人就有恶性之体,是天地造化形成的,换而言之也可以说是每个人自作自受,因为气的禀受不同,而形成的气偏不正是可以改的,然而上等智力的人不信而自暴,下等愚钝的人虽然相信力不足而自弃,上天有好生之德,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孔子学生颜回,克己复礼,不贰过不迁怒,都是为了节制自身的偏性之体,复礼则是恢复天性,恢复天理,礼者理也。宋儒朱熹那句名言:“存天理,灭人欲”。也是矫正偏性,使心内存一天理,则用无不体现天理之妙,几乎近于神通。
禅宗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同。”方寸就是心,心存天理,则求仁得仁,求富贵得富贵,无一物不可求,无一物不可用。就像在惠子眼里一无是处的葫芦,在庄子眼里却成了大用之物。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也在于他心存理,物理备不受情绪影响,方能成其神妙之用。万事万物,不胜枚举,而所用之妙皆不出于性体之正,望读者加以细心揣摩,定能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