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爸爸妈妈,早上好呀~我是小管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购物的时候,不免会遇到孩子提出以下问题:
我们家有钱吗?
我们家很穷吗?
我们家的钱在哪?
...
面对孩子这样的问题,有的家长避而不谈,担心孩子太早接触金钱,养成攀比的习惯。也有家长如实告诉孩子家庭财务情况,从小培养孩子的理性消费观念。
还有的家长本来就在负债阶段,担心孩子知道“没钱”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今天小管家就来和大家分享,该不该把家庭财务情况告诉孩子?
1
孩子提问背后的心理需求
在小管家看来,告诉孩子家庭财务情况十分有必要的。因为钱是孩子必须要学会的一门课,无论家里是否有钱,孩子都需要理解钱的意义,以及学会使用钱。
在恰当的年龄,让孩子知道钱,并且了解家里的财务状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实,家庭收入的多少对孩子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于金钱的概念,对于金钱数量没有具体的感知。
“要知道孩子的觉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很差。”
——《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事实上,孩子更关心的是他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家庭在财务上是否安全。
往往孩子问家里财务情况的时候,都是带着一定目的来问的。比如:
想要1个比较贵的玩具
希望假期能够出国游玩
羡慕别的同学有许多零花钱
...
孩子想要的并不是家庭的具体收入,而是家庭的收入是否能满足家庭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
所以,家长可以不回答“挣多少”,还可以继续挖掘孩子提问的背后,家长可以这样问:
你为什么想知道?
你是在担心什么吗?
你是想要什么东西吗?
通过更加深层次的对话,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真正的诉求是什么,想要了解的是什么,再来采取具体的教育措施。
2
用正确的方式告诉孩子家庭收入
在告诉孩子家庭的收入的时候,需要考虑两个条件: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家庭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时机告诉孩子家庭的财务状况,才能正确帮助孩子理解家庭收入和形成健康的金钱观哦。
1、学龄前儿童(2-7岁)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提出,2-7岁的孩子的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只能理解表象和具象事物。
如果让孩子理解10元有多少,必须得换算成他们理解的概念,比如告诉他们有2个冰淇淋那么多,就可以了。除此之外,该阶段孩子认知还有如下特点:自我为中心,没有办法理解和进行抽象的运算。
所以,这个阶段不适合和孩子说明具体的家庭资产。如果孩子问家庭财务,家长可以说个大概的数字,10万或者20万。或者通过具体的物品换算,变成孩子可以理解的意思。
比如:
“宝贝,我们家的钱,可以承担起你每学期的学费,一个月可以买一个新玩具,一年出去旅游一次。”
将家庭资产换算成孩子能理解的意思,孩子会更加明确家庭资产能否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这个阶段中,如果家庭出现负债情况,小管家建议可以不告诉孩子。
一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完全理解金钱的价值,理解起“负债”比较困难;二是因为孩子没有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前,会影响他的成长,很可能会变得自卑。
2、7岁以上儿童
7岁以上的儿童,开始对于金钱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学校里很容易激起攀比之心。所以在与孩子沟通家庭财务情况之前,还需要沟通对待穷富的态度。
穷还是富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你可以告诉孩子:
是贫穷还是富裕,取决于跟什么人去比较。我们可能会感到非常富足,也可能会感到非常贫乏。生活本身更重要的是,对家人互相支持、共度难关的感恩。
家庭资产正常的家庭,可以通过家庭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去判断,比如房子大小,是否中心等等。并且需要叮嘱他们不要随意的告诉别人,保护家庭隐私。
家庭资产出现负债的家庭,不需要告诉孩子较为具体的金额。但可以和孩子明确,这部分债务是可以通过努力还完的,说明大概时长就好。并且家庭还能够支付起孩子的日常开销,防止很可能会变得自卑,不能以正确的心态交朋友。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让孩子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和品质,和家庭是否负债是不矛盾的。
即使家庭资产正常,也需要教育孩子他勤俭节约,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即使家庭负债,也需要教育孩子自信自爱,养成健康的价值观。
总之,该不该告诉孩子家庭财务状况,还是需要各位实际考虑家庭的具体情况。
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对于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才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