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第五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亦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一般️国家队培养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遵守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为“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其结构层次如下: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018我国的教育方针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方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的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联系:一致性。

区别:(1)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2)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也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层次结构

(1)国家、社会总要求。

(2)学校的培养目标。

(3)课程目标。

(4)教学目标。

内容结构

(1)培养什么样的人

(2)为谁培养人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社会方面

(1)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关系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

人的方面

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观点:教育目的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无关人的潜能和个性需要。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起码的政治品格、生产能力、社会生活素质。教育效果以社会功能的发挥程度来衡量。

评价:有助于教育与教会的分离。转移到国家和社会事业上,是很大进步。

不足:忽视了个体价值。

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该依据个人需要。

观点:教育目的根据个人需要、潜能和个性决定,至于社会的要求则是无关紧要。充分重视个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和需要,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教育的效果以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程度来衡量。

评价:

具有革命作用,是对人性的一种解放。

不足:将自然性与社会性,个性与共性对立起来,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前,毁坏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前提。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

最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先天和后天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论人全面发展实施的社会条件

(1)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工厂手工业分工加剧了工人的片面发展。

(2)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大工业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教育学上的意义。

(1)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

(2)指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

(3)为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的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坚持全面发展

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综合实践)

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