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一朋友交流了最近老虎咬死人的事件的看法,他反对和菜头的偏激,而这正好是我所赞同的角度,而且并不觉得偏激。公号“大家”里的文章《动物园的麻醉枪去哪儿了》,是他认同的说理方式。
看了“大家”的文章,主要从法律和经济角度对动物园配备麻醉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估。作者最终写到:在绝对零度下,每个粒子都不会出轨——但这不应该是系统愿意付出的代价。一个野生动物饲养单位在配置麻醉枪时要考虑成本/绩效,寻求一个最具接受度的决策,一个社会何尝不可以这样。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就事故责任表态,只是从麻醉枪的视角去分析,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科普文章。最终的结论是我认同的,这就是社会运行的规则。
但在我看来,配备麻醉枪的讨论只是一个“技术问题”,犹如有人责备为什么不在隔离带的铁丝网上每米都放警示牌的提法。虽然可能并不如此提法荒唐,但也是细枝末叶问题。当当事人决定拿自己生命开玩笑时,后面的都已经不重要了。即使旁人对越轨者生与死的可能性可以作出很多假设和技术修补,也不足以用所谓的生命关怀为主要论点去责问园方。
此案中,对于生命的佑护追逐主要前提是罪不该死和死后女人孩子多可怜,以及对生命本身的关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道德要求为潜在逻辑、以麻醉枪的技术要求为表象去责问园方的构架。
生命无价,只是看起来美好的愿望,因为这是多么的正义和道德高尚啊。然而,这仅仅、也只能是一个愿望。实际上呢,生命无不没有价钱。生命无价,只是因为稀缺,才不断诉求。记得在桑德尔的公正课上,讨论福特公司为何不改进汽车油箱的设计,以避免汽车被撞后发生的爆炸而更大程度上导致人们丧生的事故。没错,福特公司早已发现这个问题,且计算过成本。若改造油箱,将为此多斥资近一亿美元,远高于对发生死伤后的赔偿。在商业社会的运行规则里,生命就是有价钱的。这样说,似乎妖魔化了商业。然而试问,在古今中外的哪个社会里,生命又不曾没有价格而真的无价过呢?
这还是因汽车的设计导致的事故问题,从而发生的对商业的道德拷问,结果还是企业没有改进。那么,当一个成年人逃票,违反规则,置自己生命于不顾,又怎样理直气壮去拷问园方呢?无论他是寻求刺激,还是真的省钱,他都已经做了选择,至于有没有认真考虑过生命,好好衡量过风险,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别人真管不着。在这样一个情境下,后面的营救措施都是技术的修补,正如前所述,生与死的可能性太多,无法保证百分百地让当事人完璧归赵。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萨利机长》里,告诉我们一架飞机低概率下发生了意外,评估验证安全返航的模拟要用几十台电脑尝试二十多遍,飞行员也要训练有素,因为人为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这都还是事后模拟。那么,为了营救一个送入虎口的不守规矩的人(这个发生的概率可以看为零,若认为肯定不为零,那只能说明巨婴还很多),动物园为了应对此类事件发生,也要去预先训练一个敢死队,手持麻醉枪,模拟多次以形成最优解救方案吗?而那试验的活人,谁来报名?因为若不用活人,敢死队在训练时其心理也会大不一样,进而影响判断和行动啊。那时候,再发生类似事件,麻醉枪若没打中,或是直接让老虎更躁狂,在众人面前撕碎猎物,造成更血腥的死人事件。恐怕又有人会说,训练时没有真枪实弹,没有用真人,不够逼真,影响训练效果啊。
如此,不是不去对生命无价进行诉求,只是按此逻辑推理下去,将免不了无尽的诡辩,最终是荒唐的拉锯战。对生命佑护的追逐,其能否实现,常常不取决于自我的追逐,而决定于社会系统愿不愿意为此买单。即使不断改进,那也是有益于后来者,那已逝去的生命只能永远是缔造社会完美之路上的一座丰碑。况且在成为丰碑之前,是无意识的,这是多么的悲凉!
最喜欢那句话:你看,这世界的运行,遵循很多规则,技术的、商业的、法律的、政治的、道德的......道德的要求常常最优先,实际考虑时却往往是最后。
这世界,并不是为你准备好的伊甸园,快乐而无害。荆棘满地,险象环生,是它的常态。请放下姿态去审视,不以道德去要求。
在生命和规矩面前,放弃冠冕的说辞和理由,恪守规矩。不为别的,只为自己,为家人,更好的生活和活着。
这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