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寻匠 VOL.1:管家的面


企鹅寻匠 VOL.1:管家的面

管家,设计师,沪上知名“面食圣手”。

车流不息的华山路旁,弄堂深巷,跟几个熟客,踏入巷子尽头的ataraxia studio,恍如隔世。

满眼花草,郁郁葱葱,院底一间工作室,总是亮着温暖舒心的灯光;院子中间,放一条木头长桌,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又或者,来一碗身后白色厨房里甫出锅的小馄饨、葱油拌面……还有一只名叫“少爷”的活泼小狗,满院乱走,几年前被管家收养来,悉心疼爱,与人十分亲近。

这一方幽静别致的小院,若非抬眼望天,瞥见围墙后边灰扑扑的居民楼,都浑然不觉,自己还身处上海。


管家不是路边的寻常“爷叔”,他的日常生活点滴,总是透着上海特有的玲珑与精致,在吃的方面,更是如此。据他回忆,小时候家里总是父亲下厨;在父亲手里,再简单的食材也能化为动人的美味,令他念念不忘。

十几年前,因为怀念小时候的味道,管家开始自己做面。

尽管本职干的是设计,但多数人知道、结缘管家,就是藉着这样一碗手工鸭蛋面。

面粉、水和鸭蛋,没有任何其他添加的简单原料,在管家双手的调弄之下,化作根根分明的面条,有了恰如其分的劲道、软硬适中的口感和某种独特的生气。即便冷藏几天,打开包装,扑鼻而来依然是蛋与麦的香味。

这碗面,蔡澜吃过,赞不绝口;沈宏非也特地让助理来买,欧阳应霁甚至还专程“打飞的”上门取面……

吃过面的人都说好,身边的朋友也纷纷“自觉安利”,问管家买面的人就越来越多。工序比平常做面复杂,费时也长,轧面机不够用,只得求助他人,找到工厂提供机器和小工,管家负责面的配比和发酵,不过,最后把关依然要靠管家的“手感”

管家说自己“很懒”,一个月只做一次面,每次一千斤,上了架却依然手慢无。但对他来说,做面并不是谋生,而是找回儿时的味道,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维系。

他说,人这辈子所看到的风景、见到的人,都是缘分。在他的小院里,面条也好,馄饨也罢,温暖温和的食物,慰藉自己的同时,也不期然慰藉了席间的旁人。

设计师、制面人、狗粮专家……“不务正业”的管家,把自己的爱好做的越来越大。在他的朋友圈里,有亲自下厨的上海小菜,也有路上不期而遇的动人风景;把日子过得心平气和、云淡风轻,就是管家对自己最大的期待。

企 鹅 寻 匠 计 划

知道你爱吃喝

所以,我想去找最好的味道,

让所有人吃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