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对抗多线程

你的常态是否也是如此?

浏览器开着十几个页面,PPT,EXCEL开了好几个;查一下资料回一下邮件;间或还有不断弹出消息的微信或者QQ。微信十几个群都在轰炸,手机上有无数个红点,几百条未读消息。

多线程,高并发,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的新常态。职场中的绝大多数人越来越追求“高效”。以至于同时处理多件事情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这种高效,真的有效么?

同时做几件事情效率并不会更高

人们往往喜欢展示自己处理多线程高并发问题的能力,然而,真相是多任务工作有损工作效率。

注意力残留

明尼苏达大学教授Sophie Leroy曾在2009年发表过一篇论文,其中谈到了注意力残留(attention residue)的效应。

当你从一项未完成的任务A,切换到任务B时,由于A还没有做完,你的大脑中会有一部分资源,仍然在对A进行处理和运算,你会抑制不住地回想到任务A,从而抑制你对于任务B的投入。

不管是否承认,若你同时在处理多项复杂的任务时,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效率会变得惊人的低下。

因为它让你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专注。

深度思考丧失

即使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也屡见不鲜:电视在播放着,同时还在玩着电脑,手机的消息还在不停的弹着消息。

不断切换关注点,注意力分散是我们的常态。回想一下:你上一次全神贯注的想问题是在什么时候?

缺乏深度思考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只能完成而不能做到最好,后果就是逐渐平庸。

从多线程到单核

我在多线程高并发的状态下苦不堪言,时间四象限理论对我而言也过于复杂而不实用。

直到我看到了一本有趣的书,叫做《单核工作法》。读完之后,豁然开朗。

这本书讲到的解决方案并不复杂:

削减待办任务

1、明确一周的目的

列出一周的目的

列出当前和未来的全部任务(不是小任务)

小任务的完成进度和取得的成功

进展中最重要的一项写在卡片中央,明确deadline

贴在醒目处

2、制作快捷清单(必须马上完成)

短小(1小时内可以完成)

可行动(有清晰的验证标准)

不超过5个,加一个之前必须完成或者删掉一个

3、制作集草器清单(不必马上完成)

包含目标,相关人,进入日期

可以把集草器里的清单挪到快捷清单

不限制数量

不限制优先级

每周清理,保证及时有效可读

专注做事

计划

在过度的时间做计划:比如刷牙,洗头发的时候

记录笔记

使用康奈尔笔记法

做事前想想目的是什么

永不拖延

下班前把明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标出优先级

利用好晨间时间

循序渐进

任务拆解

为什么要做:做事情之前先考虑清楚目的和产出需要是什么。

stakeholder:做的事情

任务拆解:把大的目标拆分的小的任务;

几个可以有产出的行动计划

开发、测量、认知

及时的反馈可以避免一条路走到黑

写在最后:这套工作方法我尚在尝试,所以结果待验证。但是这个过程中,我的收获是:认识自己的不足,想办法总能找到更适合的工作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iOS多线程编程 基本知识 1. 进程(process) 进程是指在系统中正在运行的一个应用程序,就是一段程序的执...
    陵无山阅读 11,335评论 1 14
  • 桂香遮天又中秋, 雁随斜阳西岭休 。 风掩星辰月心愁, 殇夜唯月独幽幽 。 年年皎光照归路, 回回阻事当归途 。 ...
    汉旻阅读 3,114评论 0 0
  • 人活着总会经历很多个不同阶段。从幼年记事开始,我们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是在取悦别人。小时候可能是为了得到新的玩具...
    无为人生路漫漫阅读 1,196评论 0 0
  • 我坐在楼梯口,旁边就是玻璃,我可以看到路上的人缩写脑袋小心翼翼的走在冰上,体校的孩子们迎着风在操场上练习体...
    故城酒兮阅读 1,1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