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修塔,塔基应该是自己。——炉薪
曾经,他是一位营销策划经理。因为在旅途中邂逅了饱经沧桑的老皮匠(也就是他后来的师傅),惊叹于其制作的充满东方美感的皮具,有感于本应有人传承美的文化和器物,遂“半道出家”,拜师学艺。
抛弃了世俗定义的成功,忽略了各种质疑的声音,他潜心修炼。师傅全心全意地传授,加上自己专心致志地钻研,他进步很快。偶尔也会有茫然的时候,但他从未忘掉初衷,很快便重振旗鼓。
有一次,他问妈妈:“你相信你的儿子会成为一位艺术家吗?”妈妈望着他,认真而坚定地回答:“我相信!只要你努力!”当外界此起彼伏、有意无意地表明反对的立场时,他懂得从何处寻找慰藉。
出师后,他给自己取了个艺名:炉薪。炉中薪火,永远炽热。这是一种艺术态度,也是人生信条。随后,炉薪在山城的洪崖洞开了一间手工皮具店。在他手里,每一件皮具不仅是独一无二的,还被赋予了自己的灵魂。从设计、选材到裁剪、缝制,容不得半点懈怠。“精雕细琢”不够,加上全身心地投入,皮具才称得上作品。
陆羽在《茶经》中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品茶如此,皮艺也是。最好的皮艺不是在屋檐下,也不是在院府中。所以,他的灵感大多来自生活。“做皮艺以来,一直是表达我内心的一种想法。把皮艺作为载体,把我的感触传达给其他的朋友。我的感触也恰恰来源于我内心的这种自由的方式。把所有的能量集中到创作中,发现自己心中的宽度。”
有种美妙的音乐
烟雨朦胧了远方的楼台
雨点恰好落在油纸伞上
淅淅沥沥......
加工完的油纸伞,放在店门口晾干,邻居们都说好看。他写道。一边望着江中波澜不惊的水,若有所思。
每天走进皮艺馆,把稻草君送到门口,站好,任其自由自在地想象。他们每日相伴,彼此相惜。这种感觉,他如此形容:
风,吹过皮艺馆的橱窗,
窗外流过的时光,
当我来到这个地方
仿佛就像进入了我心一样.....
一次,一位客人非要皮具的质保单,他却说:“单据是不会开给你的,我以我的人格担保我刚说的质保,单据也许有点效用,但我的人格是无价的。”客人微笑离开。他就像是创造美物的田野上的耕耘者,孜孜不倦,踏实从而自信。
看到华美美容18周年庆的广告“王者之声,匠心之美”,他发表感慨:
刚开始做手工皮具时,“工匠精神”、“匠心”都不是社会热门词。现在不仅工业月饼、长安汽车、新百伦、工业陶瓷,连整容医院都一颗匠心了。一个再优秀的工人也只是工业流水作业中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