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日夜忙碌,是因为遵照老板的指示,策划一个十一活动。
跟新世相策划的活动不一样,我们不求多么引爆整个市场,只希望能抵达每一个读者的用户心中,让他们在有书这个平台上不只是扮演一个听众,而是让他们走上有书的舞台,去尽情地说他们想说的话,让他们成为拥有话语权的人。
为了充分地保证这一点,我们拿出有书的第二条,尽可能地减少引导,只用200字左右的文字做引导,然后把这一条的留言区交给读者,把留言区变成内容的大舞台,800多万读者纷纷上到台前,要么语言犀利,要么深情款款,要么有一个一波三折的好故事,通过点赞的方式,读者中自然而然就会诞生出KOL。
活动进行到第三天,我一如往常一样放着留言,突然就被读者打动了。
第三天的主题,是你十一长假见到父母之后想对他们说什么?
有说的简单俏皮的:“爸,我妈呢?妈,我饿了!”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年轻人的手笔,幸福天真。
还有一些,则明显出自经历过人世间的悲喜的70后,对于亲情,他们有着刻骨的经历的疼痛。
倒想和老母亲手拉手说句话,可惜已不能。
5月她已永远的离开了我。从没想过身体健康的母亲有天会离我而去,短短的45天她就走了。
在最初的那些天,我一直幻想她还在,这葬礼是别人的,直到入土的那刻,忽然惊觉我已永远的失去了这世上最爱我的人,我撕心裂肺的大喊大叫,让她起来,歇斯底里的叫着妈,妈……
好友们拉着我,试图把我扶起来,我不停的念叨,我再也没妈了,我妈死了……此刻,我已泪流满面。
从那时起,不管是在马路上,在车上,在地铁站,任何的地方看见身形相仿的老年人,我都不由自主的多看看几眼,试图找到母亲的影子,总想我妈要活着该多好!我要加倍对她怎样怎样…
我们就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想到珍惜,只有得不到才觉得宝贵!只想说,让我们都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想起来常回家看看,孝顺其实并不难,对老父老母多点陪伴,多点顺从,多点拥抱,你就不会有抱憾!愿天下父母亲和乐安康,笑口常开!和朋友们共勉。
看完这条评论,我瞬间泪奔。《孔子家语》里有一句讲不能侍奉父母的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终于放心地看着我们长大,而父母却也开始加速衰老。
但很多人却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侍奉他们的机会了,只能在比较开心的时候突然叹一口气,唉,要是爸妈还在该多好。
还有些人,则是把回到家里的种种讲述了出来。
国庆回家,到家已经晚上10点,往常爸爸一个人早就睡了,我们回去时爸爸屋里的灯还亮着,一直等我们回去。有一盏灯一直等你回家才知道谁是爱你的!
第二天跟爸爸聊天,他说了自己最近的情况,才知道爸爸过得并不好,期间我给他打电话他老是说挺好的,爸爸也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唯有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考虑。
在家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天很快过去了,晚上决定带着儿子去爸爸那屋睡,说了一会儿话,爸爸摸摸我的刘海儿说:“留在爸爸身边多好,干嘛要嫁那么远,想见也见不到”,我没有说话,只是眼泪打湿了枕头,原来爸爸一直很孤独,希望时常有个人陪他唠家常,希望我常回去看他,而这些他都没有说过,父亲的爱最难言,也最朴实。
在家待了3天要返程回青岛,弟弟开车送我们到车站,早上5点半天还没大亮,我拉着爸爸的手说:“爸,我走了,好好吃饭,少抽烟早点睡觉”。上车摇开后车窗跟爸爸说再见,爸爸挥手跟我们告别,看着黑暗中瘦弱的爸爸,车子开走的一瞬间眼泪就掉了下来。因为不能经常陪在他身边,所以每次离开都特别难受,只能跟他说,我有空再来看你,但是我们的来日方长还能有多少呢?
想跟爸爸说,即使不能陪在你身边,我也会一如既往地爱你,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会做不一样的选择,离你近一点,可是即使现在不是这样你也要保重身体,父母在,回家的路是最美的风景,父母不在,回家的路只是归途,我想要沿着最美的风景去看你,告诉你,我很想你!
我是被文中的一个细节打动的:“爸爸摸摸我的刘海儿说……”
留言者已经为人母,而已经白发苍苍的父亲却只能摸摸女儿的刘海,这中间有无数的瞬间一闪而过,或许是小的时候爸爸带着去理的小刘海?或许是即使舍不得也最终做出让女儿远嫁的艰难决定?或许是多少个睡不着的夜晚,看着女儿小时候的照片,想起那些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然而这些都只在作者的记忆里。呈现在文字里的细节,因为是由亲身经历者的讲述,而有了让人哽咽的理由。
为什么这篇文章的留言能打动人?我想,一个人心头的爱跟文采无关,当Ta袒露心扉,当Ta心里有牵挂,有思念,有感而发,那语言的形式反而显得苍白,那些质朴的语言粗粝、简单,就像是拉家常一样,因为有了内心的爱,有了动人心弦的力量。
真正优秀的内容写作者一定不是我们这些闭门造车的人,而是那些在用心生活的人,他们语言笨拙,但却把自己说过的一句一句过成了自己的日子。这样的人,才是我们这些寻章摘句的人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