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人能意识到负面情绪对自己的限制,但也有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被情绪所控制。在前面我们提到,不好的习惯一般就是负面情绪化而形成的。如果要让自己真正发生改变,突破现状,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
一、情绪是什么
情绪是什么?这也是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争论的领域。一般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
这个定义太学术,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情绪是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差距(情绪 = 现实– 期待)。
现实高于期待,就会产生高兴、激动的情绪。现实低于期待,就会产生失望、沮丧、愤怒的情绪。
期待是什么?期待是一种需求,来自于人的信念和认知。比如,你期待孩子考试好,是因为你认为孩子日常学习还不错。一旦考试不好,现实与期待产生落差,你的情绪就来了。
小贴士:很多男生为女朋友起伏不定的情绪所困扰,感觉无所适从。其实,因为她有期待,你没有满足。期待什么呢?女生信念里对男朋友的定义一般是温柔、浪漫、体贴、有趣等等。你没有这些行为,不满足她的期待,自然就有情绪。所以,解决思路是,你要给她小礼物表示浪漫,要给她适当的拥抱表示温柔和爱意,嘘寒问暖表示体贴,制造一点意外惊喜或刺激体现有趣等等。一句话,你要能觉察到她的情绪变化以及背后的期待,并做出适时恰当的反应。
二、情绪是与信念认知相伴而生的
信念是什么?这里先给出一个通俗解释:是你相信的东西,是你认为XX就是那样的。信念来自于认知,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后续专文聊聊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认为: “情绪的产生源自于人的认知经验. 认识对于情绪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他们做了一项实验:选择两组大学生作为实验样本,并为他们注射肾上腺素,这种药物能引起人的情绪反应,但实验员只告诉学生给他们注射的是维生素。接着令其中的一组学生置身子快乐的情境当中,另一组学生则置身于愤怒的情境当中。结果发现,那些处于快乐情境中的人认为自己的情绪是快乐的,而处于愤怒情境中的人则认为自己的情绪是愤怒的。从生理上来说,这两组学生注射了相同的肾上腺素,应该产生相同的生理反应。结果却显示两组学生的情绪感受明显不同。由此可以证明,人的认识不同会导致情绪的不同。
因此,换一种说法就是,情绪源自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当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发生改变时,人的情绪也会随之变化。比如小时候,我们觉得过“六一儿童节”可以玩、可以得到奖品(期待),是一件快乐的事(信念/认知),于是我们就会感到高兴(情绪)。长大后,我们觉得过“六一儿童节”是一件麻烦的事(信念/认知),于是六一那天我们就会感到烦恼(情绪)。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发生认知改变时。这个人在面对这件相同的事物时情绪也会表现得截然不同。
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是情感。举个例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种情感,超越情绪,是中国文人对人生、存在的一种感慨,是一种人文情怀的体现。当陈子昂表现出这样的情感时,他也许有些伤感的情绪,这与他的心境有关,但情感超越了情绪,是一种感情。我们常说情感寄托,不会说情绪寄托。
三、情绪分类
情绪有多种分类,一种分类是: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和后天学习到的“复杂情绪”。基本情绪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喜、怒、忧、思、悲、恐、惊),复杂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学习到(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
对改变来讲,有用的分法是: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或者是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这两种情绪分别对应:爱和恐惧。爱带来正面情绪,恐惧带来负面情绪。
在意识能量层级里,我们可以看到,200以下的能级都是负面情绪,重要的原因就是源于内心的恐惧。200以上的高能量都是由积极情绪引发的,或者说高能量带来积极情绪。
四、总结
为什么要研究情绪?因为情绪是人类行为的触发器。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情绪的产生又与人的信念/认知密切相关。
要真正让自己改变,就要管理好负面情绪。如何管理情绪?首先是觉察与自我分离,其次是期待管理,第三是内心谈判。在后续整体逻辑框架搭建完成后我们再阐述具体的策略。
一个公式:现实– 期待 = 情绪
两个观点:(1)期待来自于信念和认知;(2)情绪会产生动机。
两类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正面-负面,爱-恐惧)
专题系列文章
系列1:基本行为模式
系列2:意识能量层级
系列4:情绪之小我
系列5:关于信念
系列6:认知是什么
系列7:内在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