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是有生命力的。自西夫拉克发明自行车以来,两百多年间,自行车一直未曾离开过人类的生活。随着全民运动的兴起,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加之城市的拥挤不堪和乡村的迷人风光,古老的自行车正焕发出独有的魅力。
我对自行车情有独钟。父亲给我编织的第一个人生理想是:待我长成小伙子的时候,要有一辆“全包链”自行车。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父亲花40块钱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那年,我从村小转学到镇中心小学上四年级。每天8公里路,在国道线上来回,现在的家长是万万不放心的,但那时候我们的同学都是如此。从这一点说,现在保姆式的管孩子方式实在是时代的退步。
我骑自行车的最长线路是从良渚骑到杭州武林门。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对知识的渴求用“如饥似渴”毫不为过。教完一天的课,我便急匆匆地跨上自行车,一路往南,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位于武林门的夜校里。
晚上下课是九点钟,骑上车继续赶回良渚。那时候,从祥符桥到良渚还是老国道,没有慢行道,没有路灯。最不方便的要数雨天,穿着雨衣,视线模糊,往往半身湿透。最难熬的是在冬夜,寒风刺骨,无从遮挡,两手满是冻疮。
现在,只要没有急事,我还是喜欢骑自行车。望着满大街的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往日的时光浮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