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露先生姓王,奢棋如命,方圆百里难逢敌手,人送外号“象棋王”,在关中一带颇具盛名。当年冯玉祥曾与他连对三局,被杀得人翻马仰,心悦诚服,当场欣然挥毫为他题词:棋中之王,三秦晓露。
被冯将军冠为“三秦棋王”名号后,全国象棋高手纷至沓来,要和晓露先生切磋棋艺,但最终无不铩羽而归,棋王的名号更是如日中天,被人津津乐道。
三七年隆冬,有一灰衣中年男子登门求拜。此人面色苍白,目若晨星,手捧一副石棋,并不出具姓名,只求在棋枰上一决高下,并承诺将这副祖传石棋作为胜负赌注。说着他打开棋盒,只见盒内棋子均以乌石雕琢,黑亮如漆,上面字体古朴素雅,刻工精湛,确为稀世珍品。围观者见状,纷纷叫好,早在一边摆好了楚河汉界。
晓露先生和灰衣人双双落座,主宾谦让一番,便你来我往运子如飞。十几个回合下来,但见晓露先生笑容渐露举重若轻;而灰衣人面色凝重汗如雨下。又过了不到半盏茶功夫,晓露先生棋锋更健,连下灰衣人三子,众人莫不啧啧称赞。
灰衣人纵观全局半晌不语,最后摇头淡淡一笑,推枰认输。走时,灰衣人朝晓露先生拱手道:“太原过客有幸与先生对弈,实乃三生之幸。”
等到众人尽皆散去,晓露先生余兴未尽,一边把玩乌石古棋,一边对着残局再三观看,却蓦然发现,虽然灰衣人棋势已去八九,而自己将位也露出了一个天大的破绽,性命危在旦夕。再想到灰衣人临走那淡淡一笑,他禁不住额头沁出细汗。
是夜,晓露先生辗转难眠。第二天他便带着石棋前往太原,希望找见灰衣人,将乌石古棋物归原主,可是寻觅数天,却杳无音讯。于是晓露先生四处张贴布告,扬言三秦棋王东征三晋,在太原城内摆擂三日,胜者愿以乌石古棋相赠。消息散出,三晋棋手莫不愤慨,前来打擂者络绎不绝。一连两日,晓露先生以一敌十力克群雄,将打擂者逐一斩于马下,而灰衣人却迟迟未见露面。
第三天后晌,三秦棋王横扫三晋的消息传遍太原城大街小巷,成为轰动新闻。太原城内万人空巷,看热闹的人将晓露先生摆下的擂台围了个水泄不通。晓露先生端坐台上,眼看得日薄西山,却仍不见灰衣过客身影,心中不免焦躁。
就在这时,只见一队驻占太原城的日本宪兵分开人群,一名身穿和服的日本女人走近前来,对晓露先生微微颌首躬身道:“一幽清泉子听闻先生在此摆擂三日未遇敌手,深感钦佩。我们司令官山桥大佐也深谙中国象棋之精妙,特差我前来邀先生前往手谈一局,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晓露先生闻言微微一愕,早前他就听闻驻占太原城的司令官山桥大佐不仅是个杀人魔王,而且精通中国棋琴书画,一贯奉行用中国文化打败中国,比枪炮更有威力。所以此去肯定凶多吉少,但他丝毫未露惧色,心下已拿定主意,哪怕是拼上性命,也要将山桥大佐的嚣张气焰打回原形。于是,他缓缓站起身来,弹了弹长袍上的灰尘,伸手示意一幽清泉子前面带路。不等他迈开脚步,就听得台下一声高喊:“先生且慢,谁是最后胜者尚未分晓,待你我对弈一局如何?”然后就看见灰衣人面带微笑,从人群外踱步而入。
终于等到了要找的人,晓露先生也微微一笑道:“过客兄,你终于来了。”
灰衣人拱手还礼道:“没错,我来要拿回我祖传的石棋。”
晓露先生道:“过客兄赢了在下,石棋自然完璧奉还。”
灰衣人也不客气,上得台来,在晓露先生面前径直坐定,为抢先机竟不谦让,执红先走一步,气贯长虹。晓露先生略一愣神,随即沉着接招。你来我往厮杀了数十回合后,但见棋盘内风云渐变星河涌动,灰衣人出手愈来愈快势如破竹,晓露先生则动作滞缓面色苦楚。虽未分出胜负,灰衣人却仰天大笑道:“古人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先生难道不觉得在气势上已经输了吗?”
说罢他竟不顾晓露先生感受,兀自收起乌石古棋,然后转身对一幽清泉子道:“劳烦前面带路。”走出几步后复又折身回来与晓露先生伸手握别,眼神刚毅沉静,然后不再多看一眼,迅疾离去。待他走远,晓露先生摊开手掌,才发现手里多了一枚乌石棋子,上面的帅字,鲜红夺目。晓露先生怔怔半天,也没有回过神来。
当天夜里,太原城内警笛大鸣,日本宪兵队倾巢出动四处抓捕。据传言说,是因为日军司令官山桥大佐被抗日志士所杀。在一幽清泉子呈报文件中,对这一秘密事件给出了更详细的描述,说那晚灰衣人和山桥大佐对弈时,让山桥大佐执红棋先走以示尊重。双方在对峙一个时辰后,灰衣人果断将山桥大佐的红帅逼进了死角,然后他淡然一笑,用自己的一枚棋子狠狠地砸在了红帅上,那枚棋子就轰然炸响,四分五裂的石片迸溅开来,锋利如刀射穿了山桥大佐的胸膛……
灰衣人留下来的那枚乌石棋子,一直被晓露先生贴身收藏,从不示人。新中国成立后,那枚棋子被晓露先生的后人送到了晋察冀抗日战争历史博物馆,如果你现在去参观,它就放在二楼过道旁的玻璃展柜里,在射灯下,泛着幽幽的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