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后经常觉得自己的积累不够,想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然而买来一堆书,也很正式的阅读了一部分以后,就被扔在书桌或者某个角落。你说不是你不想读,要不然我怎么会买那么多书,可是你是否经常有如下的问题?
- 在拿起一本书之后不久就昏昏欲睡?
- 盯着一页书看了半天不知所云,然后回过头重新再看一遍?
- 一本书阅读了很久才阅读了一部分,很久之后拿起又从头开始?
- 看完整本书之后立马就送回书架,某天谈论到这本书的时候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
如果你遇到过以上的问题,就真的得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行为了,其实以上的问题作者在之前也遇到过,一直苦恼很久,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改正自己,下面来谈谈自己的几个解决办法
主动阅读
阅读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完全被动,就阅读不了,我们不可能在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下阅读。
首先你得意识到,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其次,越主动,你的探索能力就越强,这点其实适合大多数的活动。
进行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通常来讲就是有系统的略读。
这个方法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通常认为就是大致的浏览一下书籍,但是具体如何做,遵循什么步骤呢?接下来给出具体的操作方式
- 先看书名页,如有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的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坐着写本书的特殊角度,以此方便理解本书的主题
- 研究目录页,对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记住,这点非常重要,可以快速唤起你对本书的全局性记忆。
- 检阅索引,快速评估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范围
- 读下出版者的介绍,一般情况下,作者会大致的描述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帮你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 头一次面对一本比较陌生的书时,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既然是实用类型的书,特别是大师的经典著作,在积累专业知识和增长见识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那么读一遍是不够的,你要准备读第二遍甚至更多,这个你可以自己评估。
进行分析阅读
其实在读书的时候,我们所做的阅读理解就在帮助我们了解如何阅读一本书,只是当时为了应付考试,都是被动阅读课文,被动的做一些阅读理解的题目,而如今出了社会自己主动阅读时,才发现读书的时候教的一些方法确实是有道理的。
分析阅读可以说是阅读的第二个阶段,不是说你在读第二遍的时候要做的,而是相比检视阅读更深层次的阅读,二者是可以有效结合起来的。在这个阶段,主动探索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下面给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从全局性来看
-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说什么
-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数的纲要拟出以后,再将各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 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到具体章节的时候
- 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 找出作者的论述,梳理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提出问题
要时刻清醒的提醒自己,正在看的这些东西讲了什么,这点非常重要,有助于你将你神游在外的灵魂或即将神游在外的灵魂及时拉回来。
时刻提出问题,比如
- 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如果回答不上来,用检视阅读的方式快速了解下
- 找出作者的框架,他是在如何论述的
- 内容真实吗?与我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符合吗?
- 这本书于我有什么用,我学到了什么?
最后呢,建议大家做做读书笔记,非常有效,快速整理你所了解的内容。
读书笔记的内容,重要的是梳理全文主旨,每个章节的架构,重要的论述观点等。
我会不定时的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书笔记的哦
希望本文对你有帮助,希望你在阅读的时候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如果你有其他的阅读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ps,最近在首图的时候,真是感触颇深,学海无涯,大家都努力起来吧,放几张照片给你们看看首都图书馆大家学习的情况,还有什么不努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