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事事处处”让党纪学习入心、入言、入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在学习党纪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确保党纪学习教育深入人心、体现在言谈举止中,并在实际行动中得到贯彻。

“时时”保持敬畏,让党纪学习“入心”,始终“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党员干部必须深知纪律的严肃性,犹如泰山压顶,不可动摇。要“吾日三省吾身”,以党章党规党纪为镜,常常对照反思自身。焦裕禄同志,他始终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兰考县任职期间,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困的现状,他没有丝毫退缩,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深入基层,访贫问苦,带领群众治理“三害”。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纪的敬畏、对人民的忠诚。党员干部就应像焦裕禄同志一样,时刻铭记初心使命,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断强化自我提醒。面对各种诱惑,要坚守底线,绝不越雷池一步,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唯有内心充满敬畏,才能在言行上做到审慎有加,确保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境下都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不偏离方向、不逾越规矩。

“事事”言辞审慎,让党纪学习“入言”,做到“言行一致,尽显忠诚”。“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语言,是思想的“窗户”,一个人的言辞往往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射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态度。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在大庭广众的公开场合,还是在看似轻松的私下交流时,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都必须格外留意、字斟句酌,坚决避免发表不当言论,以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黄文秀同志在扶贫工作中,始终用温暖且坚定的话语鼓励着群众。她耐心地向群众讲解扶贫政策,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真诚的言辞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她常说:“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正是她的这种态度,让她与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待工作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要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去处理,确保自己的言辞既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又能像春风化雨般滋润群众的心田,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同时,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持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人民。

“处处”行为得体,让党纪学习“入行”,厚植“矢志奉献、无悔付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动,是检验纪律意识的“试金石”。党员干部应将党的纪律从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让纪律意识在行动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党员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优秀党员干部。因为党员干部的行为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雷锋同志就是这方面的光辉典范,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他的行为不仅温暖了无数人的心,也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群众心中熠熠生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党员干部都应时刻保持自律,做到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坚决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切实做到清正廉洁。同时,要注重加强个人修养,提升道德素质,做到以德服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行感人,以良好的形象与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