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2
今天无意间刷朋友圈,看到一则水滴筹,一个普通家庭,因为孩子受伤,需要5万元救治,不,是治疗,救治和治疗本质上是两种意思。而后她的父亲发起了5万众筹。在朋友圈看到转发的这条资讯时,选择忽略。朋友跑来问我该不该捐,嗯,我不捐。
我认为正常家庭是有能力承担这5万块钱的,可能当下缺5万块钱,但可以选择借,而不是众筹。不相信一个家庭承担不起5万的负担,可能真的她家“负担不起”,我所认为的“负担不起”是这一家人砸锅卖铁,到处借钱,走投无路、山穷水尽的时候才会发起网络求助。人生路还很长,5万块钱会影响20岁青年的人生?
这样情况下的众筹不免让人觉得,是家庭想要减少压力,坐享其成,不想为之其求治而去花费自己的血汗钱,我不是说这家人的父亲不愿为其花钱,而是觉得这位父亲“钻空子”,钻人富有爱心的空子。生老病死是每个家庭都会经历的,每个人应该担起人生的责任。不能因时代的便利,而去钻空子。可能当下压力减少了,可有没有想过这些人情如何还,而且是这么多人的人情,朋友的朋友圈转发,有些人甚至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给捐了10块钱也是人情。自古“不食嗟来之食”。假如有点骨气,就去借,可能当下还不起,事出有因,讲诚信,别人定会体谅。毕竟比起这样捐10块而去借你1000心里来的更畅快。自己也心安理得不是吗?
众筹越来越多,鱼龙混杂,总有几个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像前者占用了资源,社会会渐渐地对于这种事情失去信心和关心。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大家也不再信任,就像小时候狼来的道理一样,糊弄多了,就不信了,等真正狼来了,悲剧就发生了。道理显而易见,这个社会大家文化水平都在不断升高,所以请大家合理,理性的利用这些资源。
还有一则朋友圈,一位安徽的白血病女子的母亲,网络捐款50万,但捐款两个月后其孩子不治而亡,其母亲就联系平台询问能不能把这些捐款退给那些帮助她们的好心人,虽然她也很缺钱,但是她觉得不能辜负这些好心人,所以她联系网络平台能不能把这些钱退还。两件事一对比,我相信各有人的见解。其实这笔巨款在谁那里都是个巨大的诱惑,但这位母亲毅然决定退还。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我每次在朋友圈看到水滴筹的链接都会点进去仔细阅读,就期待能看到一句‘待我们经济好转,将返还众筹款或者捐出同等数额’”。很可惜,一次也没看到。
以众筹款来缓解压力固然可解燃眉之急,但在事后却很少有人能想到回馈社会,水滴筹是开发用来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不是用来挥霍以及坐享其成的。
在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手来拉一把,在真正困难的时候用来急救,没有批判,没有道德绑架,只是做人要凭良心,愿我们都能保持初心,保持社会“纯净”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