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文史哲知识才是真正需要印在头脑里的知识。纯理工科的知识,比如一个公式、一个算法,都是形式逻辑,几乎都是可编程的,可以交给一个外部系统,它会执行得比你更好。
文史哲具体有啥用呢?
文学作品能加强我们的共情能力。
读一读小说,熟悉熟悉对心理活动的描写,你会更能体会其他人在想什么,你就更有可能学会从他人的视角考虑问题。AI时代要求我们更多地与人打交道,共情能力会变得特别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诉求,但是很多成年人却是只顾自己的情绪,永远学不会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想一想,表现出来就会比较直楞。
如果你能进一步学一点文学素养,说话有条理,能突出重点,那就更好了。能快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个本领。
哲学最重要的作用是让我们学会清晰思考。
物理学家费曼以前讲过一个笑话,说两个哲学家在一起辩论的模式是这样的。一个哲学家对另一个哲学家说:“你根本不知道我说话的意思!”另一个哲学家反问道:“什么是你?什么是我?什么是知道?”费曼的本意是讽刺,但是这个笑话的确抓住了哲学家的一个关键特征:他们非常在意你说的那个概念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爱说“中国人是群体思维,西方人是个体思维”,真是如此吗?到底什么叫“群体思维”?你能不能给我讲清楚一点。哲学家提醒我们先把概念搞清楚,把一个说法的适用范围想清楚。
再进一步,哲学还能教会你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考虑问题。一个难题拿过来,你能不能把它分解成若干个步骤,其中每个步骤都是可操作的?这需要强大的思维训练。
历史的作用,则是用大量的真实案例训练大脑解决问题。
其实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团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果你历史读得多就会发现没有多少新鲜事。每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个局面,你都能想到历史上有个典故。你跟老板之间似乎有些误会,而宋朝的某个官员跟皇帝之间发生过类似的事情,那你就可以想想当时他们是怎么做的。你不见得非得使用当时的做法,但你至少会心生警觉,意识到这个事情有可能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读历史是增长社会见识最快的办法。普通人认识的最大的官可能也就某个公司的领导,其实没有经历过很多事情。而如果你多读些历史,你会觉得所谓了不起的大人物其实也都有各种局限性,你就会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气度。有了大气度,你就会在任何局面之中不慌不忙,一眼就能看出来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