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申辩》我买的是两个版本的,一个是流通比较广泛的吴飞翻译的,另外一个是今年(2024年)1月份台海出版社出版,高杉峻翻译的。极力推荐后面这个版本。台海出版社这版,文字非常通俗易懂,并且甚至于能让我沉浸于其中,感受到苏格拉底的无我的大爱之心。看到后半部,直接是哭着看完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切的感受到苏格拉底并不是为了能让自己免于死刑而申辩的,他是为了唤醒大众而做的一次公开演讲,哪怕这个代价是自己的生命,但他依然要这么做。
在申辩中,苏格拉底说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只要我还能做,我就要用我一贯的方式激励你们。”申辩也是激励,申辩一定就是苏格拉底在用他一贯的方式激励大众。他激励大众什么呢?下面他的话就非常重要。
“我在城邦中四处奔波,所做的不过是劝说你们,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不要让关心身体或财富的劲头,超过关心灵魂,超过关心如何才能让灵魂变得尽可能最好。”
“我要告诉我遇到的你们中的每一个人:‘最优秀的同胞,你们是雅典人,你们是这个最伟大、最具智慧和力量著称的城邦的人,居然只想着聚敛尽可能多的钱财,追求名声和荣誉,却既不关心更不追求智慧和真理,不思考如何才能使灵魂变得尽可能好,难道你们这样做不感觉羞愧吗?’”。
“如果我发现他并没有德性,反而说自己有,那我就要责备他,说他把具有最大价值的东西当成最不重要的东西,把微不足道的东西当成庞然伟岸的东西。”
从摘抄的这几段文字,就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他的目标就是要唤醒人性,让大家重视自己的灵魂,重视追求智慧和真理,重视如何让自己灵魂变得更好,这是无比重要的事情。
苏格拉底在申诉中,将自己比喻成牛氓,把雅典比喻成一匹马。这就是苏格拉底著名的“牛氓之喻”。他将雅典比喻成一匹巨大而高贵的马,但因为大而变得很懒,需要一只牛虻来叮醒,而苏格拉底就是受命于神、献身城邦的人。来惊醒、劝说、责备雅典城邦中的每一个人,就如同牛氓整天不停地四处奔波,追着叮刺马匹。而马匹并不领情,讨厌这只牛氓,甚至于拍死了这只牛氓。
“无论雅典城邦的人们是否放过我,我都不会放弃这么做,我虽九死而不悔”。就算是付出生命的代价,苏格拉底也绝对不会后悔和放弃教化众生的事业,甚至说出了“九死而不悔”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话语。
在申辩中,苏格拉底面对500陪审团,决定自己的生与死,他的淡定,理性实在令人敬佩,哪怕是最后的一刻还是在惊醒和教化大众。
“我私下来到你们每个人身边,去做最大益处的事。我尝试劝说你们每个人,不要先关心属于‘自己的’,而是要先关心‘自己’,让自己尽可能变得更善良和更智慧”。
“最容易的解脱方式,不是去压制别人而是努力把自己培养得尽善尽美。”
苏格拉底有三个儿子,最大的只有17岁。在申辩的最后,苏格拉底说了下面的一段话,表面上好像是恳请大众对自己儿子的监督,其实是他对每一个人的再次警醒。清楚的告诉大众,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对的,成为什么样的人是错的。另外,也可以从中感受到,苏格拉底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那样关心和警醒着每一个人。他亦希望能有人像他警醒每一个人那样,去警醒他的儿子。
“当我的儿子们长大后,诸位,如果在你们看来,他们关心钱财或别的什么东西胜过关心德性,你们就要惩罚他们,像我烦扰你们一样去烦扰他们;如果他们自以为是而实际上一无是处,你们就要像我谴责你们一样谴责他们,告诉他们没有关心应该关心的,告诉他们自以为是,但从品行上看一文不值。如果你们能做到这一点,我和我的儿子们,就从你们那里得到正义的对待了。”
最后的最后,苏格拉底说了那句惊天动地的名言,“就这样吧,到了该走的时候了,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做的事情哪个更好,谁也不知道———除了神”。
在这个物欲横流,黑白颠倒的时代,《苏格拉底的申辩》,无疑是给予了追求智慧,真理,道德的人们巨大的肯定。注入了能量和信心。坚定走正确的路,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成为什么样的人?苏格拉底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哪怕这条路走得人很少,也依然选择这条路。谁更好,神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