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一天看了影片《骡子》,书友赵石达建议看一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十多年前演的《廊桥遗梦》。顺藤摸瓜,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该片久闻大名,看后才知道我重来没有看过。记得2003年旅游,来到了瑞士的琉森湖,我指着那座美丽的廊桥对爱人说,这就是“廊桥遗梦”所在地。其实,影片中的桥只是美国乡村麦迪逊县一座极其普通的桥叫罗斯曼桥,桥上面有个木房子做遮雨的盖。(见题头的海报)
影片有点情节但不复杂,完全是两个老戏骨的对手戏,那一招一式、那微妙的眼神,让你看不出他们在演戏,简直就是身边真实的现场。
不想细说这个故事,想挑出两段精彩的对白说明世界上的难点:婚外恋或出轨有没有真心的爱情,它将会怎样发展?
百年农场的继承者理查德是女主弗朗西斯卡的爱人,他们共同养育一男一女,都近16岁了,一家子和和睦睦,平静地过着田园生活。1965年某一天,他们要去参加一个牛犊比赛的大集市,并在那儿住上四天。但弗朗西丝卡是个喜欢读读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和听听蓝调曲子,对爱情还充满憧憬的意大利女子,她懒得一同去“扎闹猛”,只想留在乡村家中轻松一下,整理房间读读诗词。一个叫罗伯特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记者路过这里拍摄一座廊桥,可是他迷了路,弗朗西丝卡反正没正事,也就带他去桥那边。故事就这样开始。她淳朴又带点调皮,无形中吸引了罗伯特,而他的幽默与尊重也触动了她。如同年轻人的眉来眼去,干柴烈火还真的燃烧起来。这里有个细节,罗伯特问弗朗西丝卡的丈夫理查德怎样,她说了老公很多优点,最后说了一句他很爱干净。我猜想是暗示性事很少,这也许是那四天能够惊心动魄的前提。
这四天潇洒浪漫的出轨马上就要过去了,最后一天,弗朗西丝卡晚饭后摊牌问罗伯特,你是一个没有家庭,全世界到处走的人,也许过几天你会抱着另一个女的,说我的故事。你善于逢场作戏,你也别吃了,你走吧!在一般逻辑和语境下,我也这么认为,他是一个多情的种子,走到哪喜欢到哪。没想到罗伯特一脸沉思:你认为我是这样的人吗?我就说一次,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这是弗朗西斯卡愿意听到的。她慢慢地走到罗伯特身后抱住了他。这一段对话,确定这四天两个人是真爱情,而不是玩玩。
第二段更精彩。当明确两人相爱无比的关系后怎么办?罗伯特说跟他远走高飞,去希腊或回意大利。但这不现实,弗朗西斯卡想到了家庭,老公对她不错,女儿快出嫁,怎么让她面对婆家,她走了后家庭就会支离破碎。她就是每天与罗伯特在一起,那种愧对丈夫和儿女会天天折磨着她,以至于她准备好了箱子还是没有离开家。罗伯特也体谅她的处境,在外面等她几天再说。四天后,丈夫与孩子兴高采烈回家,似乎一切归旧,她只有空下来才会想起罗伯特。三天后去小镇买东西,天下着大雨,她终于看见罗伯特在大雨中等她。等红灯,她的车就排在罗伯特的皮卡后面,她几次想打开车门,冲进前面一辆车。但她终于没有这个勇气。
其实这段四天的婚外情,家里根本没有丝毫察觉,过了几年孩子也都结婚了,丈夫比她先走了,罗伯特再也没有找到过。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收到罗伯特的秘书寄来的一个大包裹,里面三台专业的尼康牌相机,一本四天中为她拍的影集,一张她第一次抄写几句叶芝诗的白纸,已经被他折叠多次……她这才晓得罗伯特也去世了!她最后唯一的遗嘱,就是要求儿子把她的骨灰撒在廊桥旁,她也将记录这段爱情的四本日记和盘托出给了儿子迈克尔与女儿卡洛琳。
这样的出轨与婚外情,你能接受吗?你能理解吗?你假如也碰到了这样的机遇会怎么做?你会是一个追求刻骨铭心,还是追求平静如水的人?一部《廊桥遗梦》同样等着看过这部影片观众一千个回答。
最后补记一笔,同名小说1993年才出版,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创作的一篇中篇小说,该书获得了外国文学图书奖。第二年就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它的价值在于指出了一种人生的选择,一种人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