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

自从识字以来三十多年间,我接触了很多知识分子,有老师、科研工作者、专家等等,知识分子在我心中最重要的特点是聪明,善于为自己谋利,对写论文、评职称这些进阶手段了如指掌,但真正潜心研究的人不多,具有科学家精神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总之,在我的印象中,知识分子比普通人更市侩、更功利,更善于利用自己的专业,为自己创造最大利益。他们善于处理现实问题,但更多的方法是妥协迁就、随波逐流,甚至趋炎附势,抓住一切机会往上爬。

这些现实让我觉得知识分子就应该是这种形象,看到一些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专家和学者的宣传,我也曾反思:是不是因为自己身边接触的都是低层次的知识分子,而这个层次不能代表所有的知识分子,所以自己对知识分子的认知未免偏颇。

《觉醒时代》中的众多知识分子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撑起了衰弱不堪的民族精神,堪称为民族的脊梁。这些知识分子的形象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由衷地钦佩。


一、陈独秀


陈独秀是全剧的主角,他是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他为国家的衰弱痛苦,为国民的麻木悲伤,但他没有自怨自艾,为了寻找出路去日本留学,为了开启民智创办《新青年》,将一大群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知识分子聚集起来,将这股力量拧成一股绳,一步步地唤醒沉睡的民众。

他领导的五四运动将中国的潜藏力量激发起来,让世界看到了东方雄狮的苏醒。

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是举着火把在黑暗中寻找方向的领路人,让我佩服万分。


二、蔡元培


如果陈独秀是北京大学文科的父亲,蔡元培就是北大的母亲,他的睿智、广博、坚韧和包容,让我叹为观止。

(一)两派相争的中流砥柱


文科分新旧文化两派,每次开大会,教授们拍桌子、砸椅子的场面不可谓不火爆,在这样的场合下,只有他能镇住场子。

他向来坚持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新旧思想并行,通过讨论促进新文化在旧文化基础上健康成长。

所以,他能放下身段,三顾茅庐,引进陈独秀作为新文化的掌门人,也能让辜鸿铭这样的保皇党全心信服。

因为有他在,才能在五四运动中,将这相互对立的两派老师和学生拧成一股绳,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抵抗北方政府对强国的妥协,为中国争取利益。

(二)多种思想的支持者


他无疑是八面玲珑的人物,每天处理无数突发事件,会见形形色色的人物,有高官、教授、学生、工人、警察等等。

难能可贵的是,他都以真诚、谦虚、不骄不躁的态度接人待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才是一个大教育家应该有的形象,兼容并蓄、不骄不躁、自有风骨。

工读互助社解散的时候,他出面安慰同学们,肯定他们尝试的积极意义,并鼓励他们继续尝试。

李大钊成立“亢慕义斋”时,他虽然不太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到场祝贺。

总之,他对学校内外各个社团各种思想都很关注,希望全盘掌握,以期把握当今大局,是一个胸怀天下的知识分子,让人钦佩。


三、李大钊和胡适


李大钊和胡适是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左膀右臂,随着白话文运动的深入,三人在往哪个方向前进的方面发生了分裂,在我看来,分裂是必然的。

有人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指出了童年的重要性,也暗含了出身、生长环境的重要性。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走向不同的未来。

李大钊出身农村,他更关注农村、农民、工人这些社会底层群众的生活,不停地为他们找出路,从俄国革命的胜利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胡适出身豪门,之后师从美国哲学家杜威,他接触的都是上层富商、上层知识分子,看不到底层人民的辛苦。所以他认为的美好人生和李大钊完全不同,他甚至觉得身为教授,只该进行学术研究,不该关注时事,不该与政府对抗。

他们分道扬镳的根源在于社会压力,一分压力和十分压力之间有天壤之别,此时正是检验道义与信仰的时刻。

不那么纯粹的人,不那么理想的人,当然会向现实妥协,也会过得更好。谁都想好好过日子,这一点也没错,只是不高尚罢了。

(2022年12月30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