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闹钟准时响起。我习惯性地竖起耳朵,等待着厨房里传来熟悉的响动——母亲总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的人。然而今天,四下寂静。我蹑手蹑脚地推开母亲的房门,只见她正裹着被子睡得香甜,床头柜上还放着一本翻开的言情小说。
"妈,该做早饭了。"我轻声提醒。
母亲翻了个身,眼睛都没睁开:"冰箱里有面包和牛奶,自己热一下。今天我要睡个懒觉。"
我愣在原地。这完全不像我认识的那个母亲。在我的记忆里,她永远是家里起得最早的人。清晨五点,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窗棂,她就已经在厨房里忙碌。煎蛋的滋滋声、豆浆机的轰鸣声、切菜的咚咚声,构成了我童年最熟悉的晨曲。
餐桌上,父亲看着微波炉里转动的面包,神情有些恍惚:"你妈这是怎么了?"
"她说要睡懒觉。"我耸耸肩,往面包上抹着果酱。
父亲若有所思地搅动着杯中的牛奶。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二十年来,母亲从未缺席过任何一顿早餐。即使发烧到39度,她也会强撑着起来,给我们煮一锅热腾腾的粥。
中午时分,母亲终于起床了。她穿着睡衣,趿拉着拖鞋,慢悠悠地晃到客厅。父亲正在为午饭发愁,看到母亲就像看到了救星:"老婆,今天中午吃什么?"
"叫外卖吧。"母亲打了个哈欠,"我想看会儿电视剧。"
父亲的下巴差点掉到地上。在他的认知里,母亲是绝不会允许外卖这种"不健康"的东西出现在餐桌上的。记得去年我生日想叫个披萨,被她念叨了整整一个星期。
"可是...外卖不健康啊。"父亲弱弱地说。
"偶尔吃一次没关系。"母亲已经打开了电视,"再说了,我都做了二十年饭了,也该休息休息了。"
就这样,我们家的生活开始悄然改变。母亲不再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准备早餐,而是教会了我如何使用面包机和咖啡机。她不再执着于每顿饭都要四菜一汤,而是允许我们偶尔叫外卖或者出去吃。她不再把所有的家务都揽在自己身上,而是开始给我们分配任务。
起初,我们都有些不适应。父亲会把衬衫熨得皱巴巴的,我经常忘记给绿萝浇水。但渐渐地,我们开始享受这种变化。父亲学会了做简单的饭菜,虽然味道比不上母亲的手艺,但每次看到他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的样子,我都会忍不住偷笑。我也开始承担起打扫房间的责任,虽然经常被母亲吐槽"擦桌子像画画"。
最让我惊讶的是,母亲似乎比以前更快乐了。她有了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小说、追剧、和闺蜜逛街。她的笑容变多了,眼角的皱纹似乎也舒展了一些。有时候,她会坐在阳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织毛衣,那悠闲的样子让我想起她年轻时的一张照片。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推开家门,看到母亲正坐在沙发上涂指甲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给她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我突然意识到,这才是她应有的样子——不是永远围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的主妇,而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人。
"妈,你真好看。"我由衷地说。
母亲抬起头,冲我眨了眨眼:"那当然,你妈我年轻的时候可是厂花呢。"
我们都笑了。笑声中,我仿佛看到了时光倒流,看到了那个穿着碎花裙、扎着马尾辫的少女。她本该拥有更精彩的人生,却为了这个家,把自己困在了柴米油盐里。
如今,母亲终于学会了"摆烂"。她不再事事亲力亲为,而是开始放手让我们自己来。奇怪的是,这个家并没有因此变得混乱,反而更加和谐了。父亲学会了体贴,我学会了独立,而母亲,终于找回了自己。
晚饭时,父亲提议出去吃火锅。母亲欣然同意,还特意换上了新买的连衣裙。看着镜子里容光焕发的自己,她笑着说:"这才对嘛,女人就该对自己好一点。"
夜幕降临,我们一家三口走在去火锅店的路上。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母亲的裙摆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她挽着父亲的手臂,有说有笑,仿佛回到了恋爱时的模样。
我突然明白,母亲的"摆烂"不是懒惰,而是一种智慧。她用这种方式,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独立,什么是爱。她不再把自己困在"完美主妇"的牢笼里,而是选择活出真实的自己。
这或许就是生活最好的状态——不是一个人扛起所有,而是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母亲的"摆烂",让我们这个家变得更加完整,也让我们明白了,爱不是束缚,而是成全。
看着母亲脸上幸福的笑容,我知道,这才是她应有的样子。一个懂得爱自己的女人,才能更好地爱这个家。而我们的家,也因为她学会了"摆烂",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