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十首〉

论  诗(十首)

      论诗(一)

娟娟蛾眉严妆好,

坦腹男儿逸愈奇。

论诗但得有奇句,

严妆袒腹总相宜。

句解:诗歌是多么美好啊,但诗歌的风格却各不相同。有的诗像秀雅美丽的女孩子,严整的格律语言像经过精心的梳妆打扮,让人一见就觉得美得不得了。而有的诗却如不守礼法,率性放逸的魏晋名士,自由潇洒。这类不太讲究格律的诗就像王羲之那样袒腹东床的俊逸风流的名士,它的率性风度就更让人赞叹不已了。格律诗和自由诗是两种不同审美风格的诗歌。你如果问我哪一种风格更美好?我只能告诉你:诗的美正在于诗是多样的。一首诗只要能体现出诗人自己独特的美的气质,清新脱俗。无论它是像一个精心妆扮的美女,还是放任自然的名士,无论声律是否讲究,都是美好的,都值得我们去品味欣赏。

  论诗(二)

少陵性耽最依律,

青莲醉歌但求奇。

千古骚客论高下,

梅香雪白谁堪语?

句解:诗人因为性格和审美趣味不同,因而追求的美学标准也不相同。像杜甫这样喜欢严整的格律的诗人总是反复推敲,以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而李白这样不喜欢格律束缚的诗人,却更加注重浪漫的想象,诗句也如同天马行空,让人惊为天人所有。格律严整的诗和浪漫自由的诗哪一个更高明一点呢?这个问题怕是像“梅,雪"之争一样让人难以回答了,因为彼此各有所长一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谁又能评论出彼此的高下呢?

  论诗(三)

唐诗宋词元唱曲,

诗词总随时世移。

千年回首惊杀人,

李杜已是唐传奇。

句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都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正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社会生活需要是引起诗歌变化的最根本的因素。历史上唐诗,宋词和元曲产生和辉煌离不开它们各自特殊的时代生活的需要。因此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优秀的诗人,正如赵翼所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千年之后,我们回头去看文学的发展变化,那变化之大真让人吃惊,原来像李杜那样伟大的诗人也成为唐代的传奇了。而时代还在发展,新的诗体和新的诗人还会一代代出现,所以就不要总是怀念古代,认为只有古代的诗好了。

  论诗(四)

屈子赋骚恋楚地,

放翁悲歌盼统一。

身隔千载心相通,

家国天下圣贤意。

句解:诗歌虽然篇篇不同,但优秀的诗歌却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这就像屈原的《离骚》,和陆游的众多爱国诗歌,他们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是多么一致啊,两个诗人虽然相隔千年,但他们彼此之间,心灵却像最近的知音一样没有分别。所以诗人写诗就要鲜明的歌诵我们的优秀的传统美德和爱国情怀,珍爱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论诗(五)

岳阳楼上忧乐语,

洞庭波中浮沉句。

野渡舟横桃源里,

各抒心志是真谛。

句解:诗言志。诗人写诗歌是为了抒情言志。这正像岳阳楼上的题诗,都是持发志士仁人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田园诗人都是在抒发安贫乐道远离世俗的高洁人格一样,写诗并不需要去刻意的虚假地编造,好的诗歌总是人文合一的,诗即是人,人即是诗,各自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怀罢了。因此,没有好的人格情操和情感体验,是无论如何写不出好诗的。

  论诗(六)

四言六言杂言诗,

正统只合五七律。

蓬头虽不掩国色,

文质兼美最称奇。

句解:诗的体裁真是多种多样。古代的诗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还有长短交错的杂言诗。尽管体例众多,但毋庸置疑五言律诗(绝)和七言律诗(绝)是古诗中最灿烂的明珠,它优美的形式,和谐的音律给人以最美好的艺术享受,因而受到人们的推崇,是古代诗歌中最普遍最流行的样式。虽然诗歌的样式不会最终决定诗歌的价值,这就像即使蓬头垢面,也掩盖不住西施的国色天香一样。最好的诗歌都是形式和内容相统一,两者都好到了极点的那一类。因此做诗时,既要立意好,也不能不重视文字等诗歌的外在形式。

     

        论诗(七)

陶令逸菊采东篱,

东坡椽笔题西壁。

古诗今诗同一用,

饥歌其食劳歌事。   

句解:诗虽然时代不同,内容不同,但所有的诗都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陶渊明写“采菊东篱下"和苏东坡写《赤壁怀古》一样,都不过是记录了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罢了。古代诗和现代诗 虽然千遍万化,但本质上都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一样都是为了反映诗人所感受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在这一点上,古今诗的作用是一样的。

     

        论诗(八)

文章只合为时著,

歌诗亦当应事作。

岂能寻章为雕虫,

挥斥方遒真书生。

句解:诗歌是担负着文化责任的,好的诗歌能为现实生活服务。正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所以我们鄙视那种无病呻吟寻章雕句的空洞的文学作品,而推崇那些像《沁园春》那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大气挥斥方遒的文字。好诗总是充满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引领人们不断去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在这个角度上,诗歌并不纯粹是用来写着玩的。

      论诗(九)

诗家炼字刻求工,

一字吟成白头翁。

春潮起时行巨舰,

语到天然韵自清。

句解:写诗是一件严肃的创作活动,诗人写诗必须有严肃的创作态度。古代诗人们创作态度是多么严谨啊,他们对诗歌的用字和意境总是反复推敲,一字一意也不肯轻率。有的诗人为了用好一个字,竟耗尽了全部的心血,以致于一夜白头。所以现在学诗的人一定要认真学习,不断加强文化和道德修养,务必去除那些诗句中的陈词滥调,创作出语出自然语言精工的好诗,自觉去追求“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纯真"的反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论诗(十)

学诗功夫非在诗,

诗外须破万卷书。

妙手偶得岂神助,

文章得失实由心。

句解:古人云:“工欲写诗,功夫在诗外。"我们学写诗的人一定要牢记杜甫那句有名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难道写出好诗的人真的是妙手偶得或得到天神的帮助吗(妙笔生花的故事)?不是的,好诗句都是诗人自己长期学习锤炼的结果,能否写出好诗,取决于诗人的道德水平和才学修养,而不是由上天恩赐的。即使那些看上去像是灵感迸发的神来之笔,也是诗人长期积淀的结果,只不过是在适当情境中被偶然激发出来罢了。因此,诗文的高下得失在人不在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185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4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5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6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51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88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2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0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