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五月里的一个普通星期天,暮春时节,多云天气,凉风习习。在这风情万种的日子,一个有十多位杭州退休老人组成的兄妹大家庭,会聚湘湖跨湖桥畔,逛湖赏景、傍湖野餐,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湘湖,位于杭州钱塘江对岸的萧山区,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中国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之一,被誉为杭州西湖的“姊妹湖”。
与西湖一样,湘湖在远古时也是个浅水海湾,即潟湖,后来因为淤塞,与海分隔,渐渐演变成一个淡水湖。北宋时期,当时的县令杨时 "以山为界,筑土为塘",用以蓄水灌溉,时称西城湖。后屡废屡建,直到本世纪初,经大规模拓建、恢复,终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湘湖。
“两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绿罗铺”,写的正是风光秀美的湘湖。论自然景色,湘湖绝不输西湖,而且,面积也比西湖大。最新资料显示,西湖水域面积为6.4平方公里,而湘湖为10.6平方公里,更显开阔和幽静,也更符合杭州这座“东方休闲之都”的风格。
湘湖,也是浙江文明的发祥地,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把浙江的文明史上推到八千年前。这里有着许多历史遗迹,湘湖城山之颠的越王城、古城墙遗址,见证了吴赵争霸、“卧薪尝胆”的历史风云。
湘湖还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故里,李白、陆游、文天祥、刘基等历代名人在此都留下了许多诗文名篇。 由此可见,湘湖自然、人文景观都堪称一流,无愧于与西湖并称“姐妹湖”双姝。
湘湖,状如长柄葫芦。在这个葫芦状湖泊的腰部即较窄处,建有一条长堤,堤上留有湘湖唯一的一座古桥;它的旁边,近年又建有一座现代石桥。在跨湖堤北端的岸边,立有一座飞檐翘角的亭阁,名“跨湖夜月”。这里环境幽静,视野开阔,是休憩、观景的好处所。
上午十时许,我和妻子随大哥、弟妹一大家人,分乘三辆小车来到了这里。湘湖,对我们这些喜爱旅游的“老玩童”来说,是个想到就来的大公园,跨湖桥景区更是我们近年常来光顾之处。
在“跨湖”亭落座后,大家先是赏景、拍照。时近中午,太阳顽强地钻出了云层,远处的青山、近处的水面和游船,顿时被笼罩在金色的光晕里。建在对岸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也在绿树丛里张扬地露出那船型建筑的屋顶。
稍远处,两座灰白色石料建造的新老跨湖桥,在阳光映照下,如白龙出水、长虹卧波,灵动壮美,耀人眼目,为湘湖增添了无限魅力。
看时间还早,我与妻子等人便起身去周边转悠了。这一转,还转出不少发现哩。
距跨湖亭一箭之地,是门面雅致的燕尔园,又称湘庭饭店,大厨以烹饪正宗萧山私房菜出名。本以为就是个装修典雅的饭店,不意进入后,竟发现里面曲径通幽,藏着一个中式园林。园中花团锦簇,楼台临水,假山精巧,让人眼前一亮。
百度后才知道,燕尔园是萧山的婚庆乐园,专事婚姻庆典、婚纱照拍摄等业务,是年轻人特别是准新人的向往之处。
在燕尔园西侧,有块很大的草坪,草坪傍山临水,芳草萋萋,环境幽寂。许多年轻人正在这里聚会,进行形体训练等活动。看着他们青春洋溢的笑脸,我们这些老头老太也仿佛一下年轻了许多。
从燕尔园出来,无意中发现在其东侧有个横山湘湖书院,看得出是近年新建的。书院不大,但装修得体,布置雅致,内中有图书室、报告厅,颇有书卷气息。
沿着湖岸往西走,行不多远,看到一个水碓磨坊。可惜不知什么时候起,那巨大的水车停止了转动,磨坊也关了门,少了不少生气。不过默默伫立在湖边的水车连同这无声的磨坊,仍然成了不错的点缀环境的风景。
再往前走,是一段用卵石铺成的坡道,通往一片不算茂密的树林。透过树木的缝隙,能清楚地看得到湖面的涟漪。
迎着略带点水腥味的凉风,走在环湖绿荫小道上,深感是件很惬意的事情。湘湖那种自然质朴的美和城市难觅的野趣,给我送来一波又一波的欣喜。
可惜这天因为时间短,就这样走了一段,看着已到午饭时间,便赶紧掉头往回走了。回到跨湖亭,大哥、弟妹他们已放好随车带来的桌椅,拿出各家带来的菜肴、瓜果,摆满了桌子,正准备开吃呢。
饭后,大家继续喝茶聊天,直到太阳西沉,大家方收拾物什打道回府,结束了一个杭州普通人家的湘湖之聚。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