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可以塑造孩子的自我

胎儿在四个月的时候已经有了对母亲及外在世界的感知,母亲的感受以及对外其实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听这个过程对我们的生命就如同工作及爱一样十分重要。

我们通过与他人对话来定义自我、维系自我。被认可就是别人给我们以回应,让我们的经历有了意义,就能真实地认识到自己的行动能力和自主能力。所以,说和听的过程对我们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双向、互惠过程。

倾听之所以对塑造个性有重要作用,主要在于比对或分享经验,或者是否定或歪曲经验时,话语发挥出了力量。

孩童的成长,以部分自己的自然经验为基础加上部分基于父母加诸的价值观,再经由语言和倾听将其聚合起来,慢慢地形成自我。人生的自我价值也就是由此一点点地确立起来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发生的一件事,都是通过与别人的交流进行自我经验的新建,一件事,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倾听所表现出的各异态度,那么对孩子的自我建立则会出现相反的差异。

想象一下一个面带微笑的母亲,很热切地听孩子兴奋地描述得奖的情景,或是一位父亲安抚因为小小伤心事而哭丧着脸的孩子。我们也都知道,看见一位家长因为孩子犯了错而数落、贬低他,让孩子羞愧地哭起来,是多么令人痛心难过!这些情景一再重复,当然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然而,我们看不见的是,倾听的质量好坏在更早之前,就已经开始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了。

倾听是如何塑造自尊的呢?

这还得从胎儿说起:自怀孕四个月后胎儿与母亲是共生关系。即使是分娩后的一段时间,仍然存在这种关系。母亲的感受能影响到胎儿。如果母亲不善于倾听,那么她感受不到随着怀孕时间内胎儿在肚子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婴儿时察觉不到她的真正所需。

婴儿需要倾听,需求简单却极为必要,要时时刻刻地关注婴儿在此时所表现的举动。婴儿不会说话,需要引起注意的唯一方式就是哭声,而父母需要对这哭声做出判断:这哭声需要如何去解决,满足婴儿的需要。有时候婴儿的哭声并不是宝宝饿了或者需要换尿布湿,而是需要的是你的拥抱或者你对他进行一个微笑,他需要知道你在哪里?是否在关注他?是否在倾听他自己的感受?这个时期他的自我已经开始慢慢浮现出来。

随着孩子的长大,明白自己有一个内在、隐私的精神世界,并且还拥有渴望、感觉、想法及记忆,这些除非自己揭露出来,否则没有别人会知道,这就是快乐或痛苦的根源。如果这些孩子不讲出来,那么闷在心里对自我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对自我的价值观形成非常利。父母要进行诱导,而要诱导孩子讲出自己的不快,那么倾听则是关键。

我们常常用自己的观念来对孩子的生活故事进行评价,以自己主观判断将结论强加于孩子身上,而孩子却认为你没有认真的听他说的实际情况,于是从争吵到冷战,后面的交流越来越少。引导的缺失会让孩子在做出错误行为后对自我的不信息,慢慢地形成不健康的自尊,时间一久形成自尊。

被倾听的小孩有自信

学龄前的孩子如果有人带着同理心去倾听他们,那他们就会与同伴相处得更融洽、更自在。他们期待正向的互动,因而也更渴望去互动。他们会交更多朋友,也更快乐,他们也会是很好的倾听者。如果在四五岁时,没有同理心的经验,这不是说孩子受过凌虐或残酷的待遇,而是每天缺乏被了解,都会导致自我的疏离及不安全感,他们会害怕被拒绝,因此,不愿意认识陌生人,也不愿意寻求新的经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