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语言模型(LLMs)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驱动力,深刻影响着全球科技发展。结合产品经理体系《AI研创社内刊-7月》及以及互联网上的最新信息,本报告对全球和国内领先的大语言模型进行全面分析,涵盖技术架构、性能优势、局限性以及创业团队的可访问性。同时,为初学者提供技术扫盲和实用工具介绍,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智能体框架
智能体框架(Agent Framework)是构建和部署智能体(Agent)的基础架构,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工具、接口和运行环境,帮助开发者快速实现具有自主决策、环境交互、目标驱动等能力的智能体。智能体可以是软件程序、机器人,甚至是虚拟角色,其核心是通过感知环境、处理信息、执行动作来完成特定任务。

一、智能体框架的核心目标
简化开发流程:提供模块化组件(如感知模块、决策模块、执行模块),避免重复开发基础功能。
支持复杂能力:集成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规划算法等,让智能体具备推理、学习、协作等高级能力。
增强可扩展性:允许开发者根据需求添加自定义模块(如特定领域的知识库、交互接口)。
保障可靠性:提供调试工具、日志系统、容错机制,确保智能体在动态环境中稳定运行。
二、智能体框架的核心组件
一个典型的智能体框架通常包含以下关键模块,各模块通过标准化接口协作:
1. 感知模块(Perception)
功能:获取外部环境或用户输入的信息(如文本、图像、传感器数据)。
技术实现:
自然语言处理(NLP):解析用户指令(如使用 Transformer 模型)。
计算机视觉(CV):识别图像中的物体(如使用 YOLO 模型)。
传感器接口:对接物理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机器人雷达)。
2. 决策模块(Decision-Making)
功能: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和预设目标,制定行动方案。
技术实现:
规则引擎:基于预设逻辑(如 “如果温度> 30℃,则启动风扇”)。
机器学习模型:通过训练数据学习决策模式(如强化学习中的 Q-Learning)。
规划算法:生成多步骤行动路径(如 A * 算法用于路径规划)。
3. 执行模块(Action)
功能:将决策转化为具体操作,作用于环境或用户。
示例:
软件层面:发送消息、调用 API、修改文件。
物理层面:机器人移动、机械臂抓取物体。
4. 记忆模块(Memory)
功能:存储历史信息(如用户偏好、环境状态变化),支持智能体的长期学习和上下文理解。
分类:
短期记忆:临时存储当前会话的上下文(如聊天机器人记住用户前几句发言)。
长期记忆:持久化存储知识(如用户画像、领域知识库)。
5. 通信模块(Communication)
功能:支持智能体之间或智能体与用户的交互。
形式:
人机交互:文本、语音、图形界面。
智能体协作:通过消息队列(如 MQTT)或 API 交换数据(如多智能体系统中分工完成任务)。
三、智能体生态应用
1. TEN(Transformative Extensions Network)
- 开发者:开源社区
- 能力:实时多模态AI代理(语音、视频、文本),易于使用,减少编码复杂性。
- 工作原理:提供构建代理的框架,支持实时视觉、语音和文本交互,支持C、C++、Go、Python、JavaScript、TypeScript等多种编程语言,兼容Dify和Coze等平台。
- 比较:首个真正实时多模态代理框架,专为开发者提供无需深度AI知识即可构建代理的便捷方式。
- 应用场景:语音聊天机器人、AI生成会议记录、语言导师、虚拟伴侣。
- 学习路径:
- 阅读TEN官方文档([TEN Framework]
- 实践:在GitHub上运行TEN Agent示例。
2. DeerFlow
- 开发者:ByteDance
- 能力:多代理研究框架,结合语言模型与工具(如网络搜索、爬虫、Python执行)。
- 工作原理:自动化深度研究任务,从知识收集到生成报告和音频,基于LangChain和LangGraph,支持人机协作。
- 比较:比OpenAI的DeepResearch更强大,免费,开源。
- 应用场景:研究分析、数据科学、技术写作。
- 学习路径:
- 阅读DeerFlow文档([DeerFlow]
- 实践:在GitHub上运行DeerFlow示例。
- 参考《ByteDance Open-Sources DeerFlow》([MarkTechPost]
3. UI-TARS
- 开发者:ByteDance
- 能力:多模态AI代理,专注于GUI交互和游戏环境,感知屏幕内容,生成控制动作(如鼠标、键盘)。
- 工作原理:端到端训练的视觉语言模型,整合感知、推理、定位、记忆,支持跨平台操作。
- 比较:在GUI自动化和游戏推理基准测试中,超越OpenAI的Operator和Anthropic的Claude 3.7。
- 应用场景:软件自动化、游戏AI、界面交互。
- 学习路径:
- 阅读UI-TARS文档([UI-TARS](https://github.com/ByteDance/UI-TARS))。
- 实践:在GitHub上运行UI-TARS示例。
- 参考《ByteDance Releases UI-TARS-1.5》
4. Trae Agent
- 开发者:ByteDance
- 能力:基于LLM的代理,专注于软件工程任务,如调试、修补。
- 工作原理:CLI工具,自动规划和执行软件工程任务,支持实时协作和CI/CD自动化。
- 比较:专注于软件工程,属于ByteDance不断扩展的AI组合的一部分。
- 应用场景:代码维护、团队协作、编程教学。
- 学习路径:
- 阅读Trae Agent文档([GitHub]
- 实践:运行Trae Agent示例,自动化调试任务。
- 参考《ByteDance Just Released Trae Agent》([MarkTechPost]
5. Coze Studio
- 开发者:ByteDance
- 能力:一站式AI智能体开发平台,支持多种框架和模型,适用于快速开发交互式AI应用。
- 工作原理:提供低代码界面,允许开发者快速构建和部署智能体,支持与LLMs(如DeepSeek-R1)集成,兼容TEN框架。
- 比较:与Dify类似,但更专注于多模态交互,适合快速原型开发。
- 应用场景:语音助手、视频交互应用、实时客服。
- 学习路径:
- 阅读Coze官方文档([Coze]
- 实践:使用Coze Studio构建一个语音交互智能体。
- 参考Coze教程([Coze Tutorials]
6. Dify
- 开发者:开源社区
- 能力:开源AI代理开发平台,支持多模态交互和任务自动化,提供低代码界面。
- 工作原理:允许开发者通过可视化界面构建智能体,支持与开源LLMs(如Llama 4)集成。
- 比较:与Coze Studio类似,但更强调开源和社区支持。
- 应用场景:企业自动化、问答系统、内容生成。
- 学习路径:
- 阅读Dify文档。
- 实践:使用Dify搭建一个基于文档的问答系统。
四、智能体框架的发展趋势
大模型融合:越来越多框架集成 GPT、LLaMA 等大语言模型,提升智能体的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能力。
多模态交互:支持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类型输入输出,增强智能体的环境感知维度。
自主进化:通过持续学习(如在线强化学习),让智能体在动态环境中自主优化决策能力。
安全性增强:添加伦理约束、权限管理模块,防止智能体执行有害操作(如生成虚假信息、越权控制设备)。
五、常见智能体框架及适用场景

六、智能体框架是实现智能体功能的 “脚手架”
智能体框架是实现智能体功能的 “脚手架”,其设计直接影响智能体的灵活性、效率和可扩展性。开发者可根据任务需求(如是否需要物理交互、是否涉及多智能体协作)选择合适的框架,或基于基础框架定制模块,快速构建符合场景的智能体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体框架将进一步向 “通用化、自主化、安全化” 方向演进,推动智能体在更多领域(如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