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四年,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写过一本书叫《中国人的性格》。他观察到当时的国人有一个强烈的特点是缺乏精确性:分布在城市边的几个村子,跟城相距一到六里,但每个村子都叫三里屯。”这样不求甚解的智力混沌,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差不多先生 ”。这种不精确性,如果只表现在炒菜放若干克盐上,那问题还不大。可如果关乎生命的事情上,还这样不求甚解,不求真务实,就不可原谅。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工作。
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班里47个孩子。带这个班级五年了,对待工作,我很认真。但今天看了一位”三不知“主任,我心头一紧,我真的足够认真了吗?班里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个?留守儿童几个?单亲家庭有几个?家长能辅导孩子的有多少?没能力辅导又是怎么解决的?乘坐校车的几个孩子都坐几号车?乘车地点是哪?谁被孤立?孤立的原因是什么?学困生对什么感兴趣?有没有朋友?……这些问题我能马上回答吗?我兼任五年级组年级组长,学校每次统计年级全部学生数,我都不能脱口而出。这能算足够认真吗?
见不贤而内省。我告诉自己:凡事怕认真二字。尽职,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还可以”、“没大问题”,从细节做起,眼中有人,心中有人,那么,尽职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