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上线的《最强大脑心理学课》其中讲到心理学上的四大公理。
公理一:基因为心理设置了初始参数;
公理二:大脑为心理提供了生理约束;
公理三:心理可以扭曲现实
公理四: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公理一:基因为心理设置了初始参数
一: 传统认知认为,人的行为就是被后天环境塑
传统认知认为,人的行为就是被后天环境塑;人的行为仅受后天因素影响与先天、遗传无关;人会因为行动结果带来的刺激而做出选择
《沃尔登第二》里写到:
所谓的英雄,就是那些做了好事而被奖励的人,而那些恶棍则是因为他们做了坏事却得到了奖励,所以他们变成了恶棍。
基于以上观点,认为通过后天有选择性的培养、训练,那么我们就可以拥有一个工作高效、合作精神良好、社交能力良好的完美社会。
但是愿景是美好的。
后来通过科学家研究动物的习性(老鼠和鸽子的进食方式来);儿童学音乐的过程;同卵双生子的分开抚养的的;来证明这些人类的行为是为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我的行为的去向。
在道金斯的《自私的基金》中提到。人的行为本质上是在为基因服务。
公理二:大脑为心理提供了生理约束
基因为我们的心理设置了起步的初始参数,参数(基因)则会在后天环境中引导我们成长。
心理运行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心理和大脑及身体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科学家利用被送上断头台的人做的实验,证明心理的基础是大脑;
笛卡尔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2个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研究者经过扫描精神分裂患者和正常人的大脑发现两者具明显不同——证明心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利用核磁共振扫描脑区发现调节情绪和身体健康都是通过“杏仁核”来实现的。当我们调节情绪的时,其实也在调节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
“形神一体——形不乱则神不乱”我们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来管理我们的身体健康。
公理三:心理可以扭曲现实
没有吃到葡萄真的是酸葡萄?
我们对一件事产生情绪的过程有3步:1认识到客观事实。2评价这个事实对自己带来的影响。3情绪反应(悲伤、喜悦)
并未成为甲壳虫乐队的鼓手彼得.贝斯特在评价未成为甲壳虫乐队的成员时,讲到乐队成名后带来的困扰,所以并不觉得遗憾。
第1步中的客观事实是无法改变的。第3步的悲伤情绪通常也是难以很快摆脱的。而第2步对事实的评价就是,心理世界对客观事实的看法。
禀赋效应:当你拥有一件物品后会更加喜欢它。通过对失忆患者许诺给与画作,来观察患者对画作喜爱程度的变化。
所以没有吃到葡萄真的是酸葡萄?这个只要看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了。
重要的不是我们的选择,也不是记忆,重要的是对选择的评价。评价就是真实的!
公理四: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为什么好人会变成恶魔?
耶鲁大学的坦利.米尔格兰姆的服从实验:通过受试者“老师”对“学生”的电击惩罚实验。
当电压到达足以之死的程度时,在教授指示下有70%的受试者选择继续实验,电击“学生”。而这70%的平时就是普通的职员、服务员、律师乐于助人,但在实验中都变成变态杀手!
对此有较深入的解释:我们希望通过服从的行为,能被一个群体接受。
通过传球实验,当受试者被孤立是大脑的“脑岛——痛觉中枢”被激活。
所以避免群体孤立而来带的痛苦,好人选择当恶魔。
当人在孤独的时候是会感到痛苦的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人类身上的基因构成了心理的物质条件;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就是大脑;而这2个都是客观事实无法改变的。
我们可以通过对选择的评级来决定我们面对的真实世界;
身体可能会因为避免忍受疼痛,而做出自己并不认同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