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阅读了尼采的部分悲观哲学思想,深深为其中的道理所折服。尼采本身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笔锋婉转下也道出了大千世界的深沉内涵。也许你会认为尼采著书多以悲观论调着笔,人又是自杀而亡的,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无什激励可言的。
那么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尼采之所以能够影响深远,在于他对世界的认知至深,往往可以说出震人发聩的言语。他悲观的笔锋却激情四射,骨子里蕴含着追求人生价值的特点。
他认为人反正最后都是要死的,索性就多尝试一些事物,多找寻自己喜欢的东西。
最初我听到这些言论时,正值我处于一个自身很不喜欢的环境中,脑海中陡然浮现了我老若龙钟的模样。
我不禁问自己:“我死的时候让我后悔的事情是否会远远多于让我自己满意的事情?如果答案是确实如此,那么此时的我该做出怎样的改变?”
我在生活中,曾经有一段时间刻意去广交各种朋友,亦或是某些不得不常见的朋友,比如室友,邻居,我都会刻意迎合他们。因为你不会和每个人都聊的来,这时你就要适当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们。
因为我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你要扩大朋友圈,多交朋友,这对你未来的生活工作都有帮助。
渐渐我发觉自己跳进了一个怪圈子,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和我都不是真正志同道合的人。有许多人和你在一起只会讨论我们该玩什么,什么时候去哪里玩,亦或是拉着你打游戏、漫无目的的逛街。
渐渐的,我开始了改变,刻意和一些人保持距离,最初自然是极为艰辛的,因为别人会觉得你变得冷漠,甚至会背后说你坏话。
当时我尽量让自己不要去在乎,尽力去阅读或者专注于别的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事物上面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就这样一直以来,我的朋友都不是很多,但许多都是在我遇到麻烦时会给予我帮助的人,在生活中可以给我指导的人,和我有共同追求的人。
有些朋友,或许你们没有什么话说,但是却是你要真正发心思去结交的人。特别是那些有追求有思想的人,你们在一起时除了会吹牛谈游戏也会认真讨论理想信念的人,会共同追求人生价值的人。
有人曾说:“了解一个人,只要看和他走的最近的几个人是怎样的,他们的平均水平就是这个人的水平。”这话是真的没什么毛病的,特别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见识的人多了起来,越发从最初的不赞同变成认同。
不必刻意为了可能对你人生有帮助而刻意去结交特别多的朋友,我们要择人而交,少一点功利心。
我们都该明白,有些人不善言辞也十分成功;有很多的人凭着真真切切的努力更加优秀。我们首先都要对自己真诚,才能生活的开心。
我跳离了之前的那个怪圈之后,才明白独处真的让人强大,也是真正人最好的增值期。
我即可以一个人玩游戏、看电影、散散步而坦坦然然,也可以约几个好朋友出来一起‘大肆喧哗’。
不管我想不想结交一个人,我都要求自己做到礼貌对待,因为这是我的修养。而喜欢独处,这是我的性格。
如果在些许时日以前,你和我谈理想追求,我会说:“惟愿心无功利,怎奈日子艰辛。”
但如今,我真的发自内心的想说:“惟愿心无功利,任他日子艰辛。”也就是不管成不成功,我都要坚持自我,恰如梵高对于他自己的画作一样。
曾经,我热衷于踢足球,体能天赋好,在同学们中出类拔萃,可是别人告诉我:“国家现在忙于经济复苏,压根不重视这些东西,还是踏踏实实学习吧。”于是我由把他当做理想变成了把足球当成一个健身工具。
曾经,我热衷于打游戏,并且在同龄人中少有对手。从小时玩的任天堂和街机游戏到后来的网游,我都被公认为小天才、大神。但是我的家人告诉我:“放弃吧,这东西压根没有出路,还是好好学习吧。”后来我高中只想认真学习等大学学习游戏设计方面的工作,却又一次被家人以不景气强烈拒绝。
曾经我热衷于写作,高中的作文被语文老师拿去出版社,虽然修改较为麻烦,但也屡被刊登。后来我自己觉得写文章出路太渺茫,便放弃了这一爱好,不再认真行文。
说白了,我的功利心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让我因为害怕失败而一次次放弃了理想。
如果我曾经少一点功利心,少去计较前程,还可能做出一些让自己满意的事情,让自己可以少一些后悔,多一些开心。
多年以后,我又重拾了笔,不管是否可以以此谋生,我都愿发时间去认真写文章,只为了对得起曾经的自己,也为了让未来的自己少一件后悔的事。
纵有疾风起,不为功利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