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vonne
《围城》一书讲述了方鸿渐在恋爱、事业、婚姻的“围城”中出城又进城的悲惨人生。方鸿渐这一主人公从本书开头就伴随着我们,他在结局中的遭遇悲剧而又令人无奈,但我请各位先不要因为这一角色的悲惨而感到绝望,也不要太对他感到同情。因为方鸿渐这一角色并不是平白无故地造成了悲剧——我们甚至可以说,对于他这种人,失败的结果是必然的。今天我就要为大家讲讲,怎样成为方鸿渐这样的失败者。
首先,一个人的心理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行为,方鸿渐也是同样。
津巴多的《让时间治愈一切:津巴多的时间观疗法》中提出了一个时间观的概念。这本书原本是应用于治愈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就是PTSD,教人们如何面对痛苦,但时间观的概念也同样可以指引大家过一个快乐的人生。作者指出六种最基本的时间观:过去积极:聚焦于过去美好的日子;过去消极:聚焦于过去的消极体验、做错的事等,陷入无限的懊悔;现在享乐:沉浸于当下的快乐来逃避痛苦、及时行乐;现在宿命:认为一切都是注定的,努力毫无意义;未来导向:为未来做计划并相信计划可以实现;超越未来导向:为死后更好的生活做计划。好的时间观应该是在高度的“过去积极”、适中且有选择的“现在享乐”和较高的“未来导向”中平衡的时间观。
方鸿渐的时间观呢?对于过去他时常是懊悔的“过去消极”,比如对于唐小姐,失恋不但影响到了他的整个生活,甚至许久以后他也时常想起她,一想起她就心里一酸,只回忆起失恋对他的打击而无视了唐小姐和他所经历的短暂欢乐。对于现在,他有时有过多且没有选择的“现在享乐”——本书第9页描述了他在欧洲“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第四年春天,他看银行里只剩四百多镑,就计划夏天回国。”他拿到了留学的一笔钱,到了欧洲,没了家人的约束,便开始四处游玩享乐,到第四年没钱了才想起来要回国。这样过多的享乐是不健康的,他同时也没有考虑后果。能享乐的时候方鸿渐会享乐,不能享乐的时候他就成了“现在宿命”的时间观——婚后的方鸿渐已经进了三次城,毫无反抗的力量,甚至不会挣扎。对于未来,方鸿渐丝毫没有计划过,更别说实行了,这一点从之前的留学经历中可以看出来。他完全没有“未来导向”,相反,他对未来有时会有莫名其妙的期待和担忧而不去改变。
第二,方鸿渐的实力也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恋爱中,方鸿渐缺乏自控力。这一点在他和鲍小姐短暂的恋爱中可以看出。方鸿渐真正喜欢的女孩子唐晓芙的外貌描写在书中第49页:“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唐小姐的美是自然可爱的美,而鲍小姐在书中第5页“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镂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鲍小姐没有任何特征符合方鸿渐的审美,再怎么说也只不过就是个卖肉的,结果方鸿渐却被她勾引到迷得晕头转向,在书中第16页听到两人都一个人睡觉就“心中电光瞥过似的,忽然照彻……周身的血都升上脸来”,最终做出了让他耻了一路的事。同时,方鸿渐不够果断、毫无执行力。他无法断清与苏文纨的关系,他明明知道自己不该让她误会,书中第57页他从苏家出来的时候想“那时候不该碰苏小姐的手”,但他们俩的关系还是一直持续到了第三章的末尾,在那通电话里被她逼问才说出真相。正因为此,他无法在任何一段恋爱中获得他想要的,直接导致了他在恋爱中的失败。
事业上,方鸿渐缺乏学术实力,不会为未来做计划的他没有达到足够的学术成就,这位他的事业创造了不利的前提。同时,方鸿渐也不会处理事业中的人际关系。这一点在他在三闾大学面对事业的围城的时候能看出来:书中第250页,他在汪家吃相亲饭时高校长来访,大家在饭桌上讨论打牌一事时,“鸿渐说:’这办法好得很。不过李梅亭最贪小利,只能让他赢;他输了还要闹得。’同桌全笑了,高松年想这年轻人多嘴,好不知趣……”高校长此时是在支持李梅亭的,他不一定喜欢李梅亭,但是李梅亭能够帮助他管住学校,如果传出方鸿渐作为下级此时在饭桌上贬低李梅亭,而高校长在场,那么对于高校长是极其不利的。这样的察言观色和小心机虽然不一定最真实,但是在职场上这是一种必要的能力。方鸿渐缺乏这种能力,因此他不可能在事业上成功。这一次他就得罪了高校长,这也成为了他最后被从三闾大学“赶走”的一个导火索。
总体来讲,要做一个失败者,你需要对过去消极、有过多的及时行乐和宿命感、对未来要没有志向、毫无计划;同时你不能有自控力、不能果断行事、不能有学术实力,也不能有任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样,你的人生就不可能成功了。当然,我肯定不希望大家成为失败者,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方鸿渐的遭遇而感到过于悲观,而是通过总结方鸿渐这一角色,在生活中成为更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