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准备给孩子们拓展一些关于濒危动物的知识。他们很感兴趣,图片刚刚出示了一张,下面立刻有孩子叫到。“我知道我知道!”“那个是……”“啊!这是那个鱼!”“这是一种……”下面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的讨论声就开始了。
这种现象时有发生,也是我最近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刚抛出一个点还没讲清要求,有的孩子就开始自由发挥了。我默不作声点开了动物图片旁边的音频介绍,把声音调得很小,自己开始听了。这时坐在前面的孩子也竖起了耳朵想听我放的是什么,还有几个娃娃开始拍手提醒大家安静,“别说话了!都听不清了!”有同学叫道。这时班上已经静下来了,所有的孩子都开始听音频介绍了。
播放结束,我问孩子们听到了些什么,他们都说前面的部分没听见,声音太小了,还有的同学在讲话讨论,影响了他们听课。我请了刚才一看到图片就开始激动地和旁边同学分享自己见解的那位同学,请他说一说听到了什么,他说没怎么听清,我又问了他为什么没听清呢?是老师播放的声音太小了吗?他点了点头。我再次点开音频,又播放了一遍给大家听。
“这一次,你听清了吗?”我问。
他说:“听清了。”
“那你知道第一遍为什么听不清吗?”
“我刚刚想跟大家介绍这种动物,我之前看过他的资料,所以我就一兴奋没忍住。”是个脸皮薄的男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了。
“懂得的知识和大家分享是非常好的,但在这之前听清老师的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对他人的尊重,希望孩子们能在“听”以后再进行分享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道:“好!”
接着我让孩子们来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濒危动物,讲的人很认真,听的人也很认真。这才是课堂倾听的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