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优秀传统文化(党建)
什么是文化?有两种定义。一种是以文化人叫文化;另一个定义是文化是一种习惯。
每个行业、每个人群都有文化,有酒文化。比如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喝酒成双,比如济宁的济是三点水,主陪带三杯、副陪带三杯。
我在农村信用社工作23年了,1996年行社分门即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划出来单独管理时,我来到了农村信用社,有幸参与并见证了一系列改革。1997年划入人民银行管理,中间由人民银行转入银监会,2004年成立省联社,2016年成立农村商业银行。
有人说农商人太土,有很多落后的文化。比如裙带关系、一家三代从事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并不鲜见,两代农信人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农信人喝酒太厉害,团团伙伙。比如人事关系复杂等等。
其实,在一个拥有7万正式职工,加上劳务派遣和农金员近16万人的鲁农信大家庭,大家说的负面文化在其他行业也同样普遍存在,但都不是主流,主流的则是优秀文化,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等等。
农村信用社之所以走到今天,充满了曲折与机遇。正是农商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精神,才成就了今天的农商人。
我更认同后一种定义。农商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成。从1951年,国家提出建立农村信用社至今,已有68年的历史。距离1929年古田会议前,红军在闽西成立首个信用合作社,已有90年的历史。农村信用社、农商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每个农商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理解的农商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认为农商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三种文化。一是革命文化。二是"大挎包"文化。三是"三铁"文化。
首先谈一下革命文化。农村信用社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它就是因党的工作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它充满了红色基因,天然地听党话、跟党走、离农民近。
倡导群众成立信用合作社,实行低利借贷,是革命力量打破经济封锁、巩固人民政权的重要措施。1929年10月-11月,古田会议召开前夕,在中共闽西特委的倡导下,永定县太平区、丰田区、上杭县北四区创建了全国最早的红色信用合作社。随后,长汀县、兆征县(今长汀境内)等闽西其他县区也相继建立信用合作社。
红色信用合作社从诞生起,就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过上美好生活的初心和使命。
“上杭县北四区信用合作社有印发一种叫流通券的纸票,还有办理存款、放款。”19‘90年,上杭蛟洋乡蛟洋村老人华玉秀在接受《福建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作者蒋九如采访时回忆道。
“闽西的红色信用合作社有成立时间早、覆盖面广、历史留存多三大特点,这里是红色金融的摇篮。”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闽西的信用合作社为闽西苏区乃至中央苏区调剂金融、保存现金、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巩固苏区政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闽西工农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解放后,1951年,全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普遍发起设立,并在2003年新一轮深化改革后焕发出蓬勃生机,迸发出更为强大的支农力量。
前行万里,不忘初心。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余军率队到龙岩市永定区,探访1929年10月全国最早成立的红色信用合作社旧址,发掘出闽西是全国红色农信的诞生地、农信初心的发源地这一重大史实,并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农合机构贯彻十九大精神交流座谈会”上,介绍了红色农信近90年的历史。
“红色农信至今已走过90年历程,我们要永远保持建社时农信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服务群众的高尚情怀,更要切实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农信一切工作的领导。农信社不仅姓农、姓小、姓土,首要的、最重要的是姓共。”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余军在接受《中华合作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追寻农信初心、传承红色基因,是为了更加动力十足地牢记使命,更加奋发有为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力开启新时代的农信新征程,积极展现新时代的农信新作为。
为什么农商银行重视党建?这是有光荣传统的。
农村信用合作社自成立那一天起就一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运作。农村信用社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了党和政府的领导。
2018年,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党委组织关系垂直管理,标志着山东省农商银行系统党建工作迈入新的历史。
党建工作写入农商银行章程;党委会研究决策是"三重一大"及重要决策的前置程序;标准化党支部建设、过硬党支部建设、品牌党支部建设不断深入。
省联社提出123456工作思路,1就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