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更新,感谢大家不取关之恩。
最近除了工作有点小忙外,还在坚持「每周读一本书」计划。早起看,熬夜看,拉屎看,使出洪荒之力坚持了3周,读了3本书《指数基金投资》、《运营之光》和《疯传》,现在是第4周,新书才读了60页…
好吧,进入正题,分享一个读书方法论,一个常被忽略问题的思考。
有目的地读书
前不久,一位初入职场的学妹问我英孚英语怎么样?我问她:你要出国吗? 她说:不出国,就是自己提升,以后工作或许能用上。我果断建议她不要报班。一方面,她目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工作能力上;另一方面,没有目的学习往往效率极低。
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永远学不完,人人都有学习焦虑。于是大家开始盲目读书、报班,觉得只要在学习就没有错。其实,这样往往就演变成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学习而学习,最终效果只是缓解了学习焦虑罢了。
所以我们要升级一个认知,在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比的不是“学不学”,而是认知效率。
同样读一本书,有些人读完不久就忘了,有些人则理解深刻并纳入自己知识体系中,这就是认知效率的差距。如何提高效率呢?认知心理学认为在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的前提下,学习效率最高。
下面有3个方法提升读书效率:
1、学习要有目标
不要随便拿起一本书就读,极具目的性的选择书。我选的书全部与工作相关,为了全面了解指数基金读了《指数基金投资》,读《运营之光》和《疯传》则是为了升级运营能力,读完就能直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学完就能用,反复用,更容易转换成自己的知识。
2、带着问题读一本书
不要拿到一本书就从第一页开始读起来,并不是所有书中知识都对你有用。先从目录读起,大脑建立起整本书的知识框架,然后带着实际问题直接切入某一章开读。我在读《运营之光》时,先看目录,然后带着工作疑问直接从第三章关于内容运营开始读起。
3、注意分配资源
碎片化时间已经是常态,读书如何分配时间就至关重要。我读的3本书都是工具书,属于难度适中的知识性阅读,利用上厕所、吃饭休息等碎片花时间读就可以。还有些书是提高心智能力的,往往都是有繁殖能力的知识,难度较高,比如《精进》,需要大量整段时间读,可以利用晚上或者早起1小时。
有目的性、带着问题、合理分配资源,这样阅读效率会大幅提高,也不会产生知识负担。
什么决定你的价格?
说起价格,人们最先想起的大概就是房价。这两天北京房价再次刷屏,“清华北大买不起房,上清华北大还有什么用?”一时之间引起大家热烈讨论...
是什么决定了房子的价值呢?有人会说地价贵,或政治因素等等,没错这些是在影响房价,但有一个最根本、最主要的因素往往被忽略,就是需求。
人们买房,是因为他们真的需要房子,并不是因为地价或者开放商成本有多高。假如你去买房,还会问开放商多少钱拿的地,成本是多少吗?即使你知道,也不会按照成本来衡量多少钱一平米。有人说炒房会推高房价,炒房也是需求的表现,没人买哪还会有人炒房?
在市场上,决定价格最重要的因素是需求。类比一下,你的价格同样也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
有启发了吗?你是不是更值钱,不是成本决定,而是你创造的价值是不是被市场需要。时常有人抱怨,我这么勤奋,这么努力,还这么惨。很可能是因为一个残酷的事实,世界不需要你。
那么如何让自己变的更值钱?
明白了需求决定你的价格,努力的方向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妨思考下,你做的事情有用吗?是公司需要的吗?如果你是公司里最有用的人,那你的收入和待遇一定最终会变成最高的。不只打工创业也如此,同样是在寻找需求,所以一定要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这样才会变得不可或缺,“最被需要的”实际上价值也总是被高估的,看看北京的房价~
最近我和好基友都更新了简历,并且投了几家公司,并不是为了跳槽,只是为了测试自己的价值,是否被市场需要。你不妨也试试,让市场来检验自己值多少钱。
总结下,无论干什么,想想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技能?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活在未来,才会变得更值钱。
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