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

写在前面:
在写正文之前因为今天是众多特殊喜事绽现,特别对此背景做个叙说。
首先,祝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顺便我也把我儿子给他母亲的母亲节“礼物”附在后面。为了能做个纪念并方便查找我弄了这么一个奇怪的、不搭的题目,很碍眼,各位读者多多谅解。
其次,我在繁忙的晚课中“偷听”了云师大茶世俊博士在他组建的乡村教师阅读会召开的阅读总结会。
两个小时的成长分享和下一步计划“揭秘”,真可谓如雷贯耳,受益颇深,激情期待。我加入这个学习共同体短短数月,我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其中的能量,更感受到了无数教师的担当与付出。
也正因为受茶博士、刘胜兰老师和众多同仁的如此无私的引领感触,我才取了这么一个自己没有把握说清楚的大话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最近一段时间里,我接触最多、思考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引领”。

“引领”的范畴很多,比如校长引领着教师们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班主任引领着学生做好班上的日常事务,还有村领导引领村民进行管理、发展……

我这里我谈的是对教师成长的“引领”。

教师为何需要成长?怎么成长?

众多问题已不为鲜,倘若作为教师承认“教书人不读书的现状”,倘若作为教师能意识到教育发展需要老师不断革新自我,那么认可教师需要成长已是必然。

然而,又怎么成长?

成长方式固然很多,提得最好最多的是“自我成长”。但于我而言,也最信奉的是:

第一,朱永新教授的“三专模式”

“专业阅读”,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

“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上前行;

“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上飞翔。

第二,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

“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写作”、“不停地反思”、“不停地实践”。

鉴于此有效的、规范的、共同式的成长,于是“引领”极为重要。

我认为“引领”靠的是影响力,然而就目前现实而言,要影响他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首先,受自身水平制约

要想引领他人,引领者自身要有一定的水平,要能一定程度影响他人,至少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召唤力”。

这一点没人质疑,我们也深信:想要引领他人的人是胸有成竹的。

但是,我常常喜欢开玩笑地讲这么一句话:有能力的人那么多,别人凭什么相信你,追随你,并向你学习?

换句话说:你想带他人,他人并不需要你带,这个事实很明显。

比如,我的“七乡教学名师”协议中有一个项目就是要求每学年带两名青年教师,并做不少于十个课时的指导。

说来好笑,全校近一百二十名教师,我堂堂一个省级骨干教师、县内为数不多的正高级教师(全县3人),竟然“招募”时没人报名和我师徒结对。

要靠“强行”安排,那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那就起不到良好的“传帮带”作用。

“你想帮他,他未免喜欢跟你”,对吧?

这就是水平,或者说影响力问题!

其次,教师成长意识淡薄

目前教育界,特别是乡村中小学校,教师的成长意识普遍淡薄。“吃老本”、不讲求教育新理念和新方法、依然以教师为中心等不良现象大有存在。

因为缺乏创新,缺乏挑战,缺乏成长,所以他们无法感受担当后带来的更多喜悦和成就感。

就这一点而言,除了所谓的晋级需要学分的激励机制外,确实非常有必要出台一系列鼓励教师成长的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激励机制才是促进教师阅读的上上策。

特别最明显的一点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喜欢读书的老师和不喜欢读书的老师根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我们对老师的评价机制大多是成绩。

而现实是“成绩和老师读不读书几乎没有关系”,不读书的老师成绩也会好,反而读了书的老师课堂倒是好了成绩却不太理想。

就这样,在“读与不读一个样”的形势下,教师阅读任重而道远。

再次,工学矛盾严重

由于学校工作的千头万绪,忙碌成为了教师们的一道风景线。我不想过多去阐述,最大的一个问题时“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极其严重”。

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应付、应付、再应付,甚至于课堂教学都成了副业。

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做思想工作、劝返、家访、做痕迹材料,加上班级管理和其他兼职管理,再加上家庭、生活。

不知道“时间到哪里去了”?

说实话,能完成上述工作,能正常吃饭、睡觉,已经是顶呱呱了,哪里有时间学习,读书。

就好比我,完成了上述工作,今天没有时间安排读书,就仅仅把现在的这篇写作结束,我估计也得深夜两点左右。明早还得六点起床,各种准备,到校上班,我的睡眠常常就在五个小时内,甚至于很多时候没有午休时间。

我为何坚持?我想要什么?我得到了什么?

我能坚持,他人能吗,有需要吗?

一切都是那么现实。

但是,要强调的一点是,也有很多很多的有教育梦的教育人比我付出的更多更多,我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粒种子。

因此,即便那么艰辛,那么违背身体健康,我还是一再呼吁,作为教师要敢于担当,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做一名学生爱戴、家长喜欢的教师。

为了教育事业,我们不仅仅要争做优秀,并要走向卓越;

为了教育事业,我们不仅仅要己立立人,并要己达达人。

在成长的路上,在引领的路上,哪怕我们做不到更好,我们也要前行。

因为,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附:儿子给其母亲的母亲节礼物

寄母亲
今天不是母亲节
凌晨翻过,电话依旧会打
会问候,会寒暄
虽只是三言两语
长大了,于是电话频繁了
会想家,耳朵会寻找熟悉
熟悉中透出温暖
母亲做过的事很多
此刻我不愿刻意去回忆,去感动
爱不必借今天表达
它一直在潜伏
但请您相信潜伏期不长
可以等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