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监督大模型应用场景分析

一、业务流程

技术监督,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对技术相关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电力设备设施和系统参数指标的检测评价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计划编制、计划审核、计划下发与接收、工作执行、确认工作执行、告警单管理等全流程。

技术监督业务流程

纵向监督:按年度计划执行;

横向监督:按年度计划执行;

综合监督:每月开展至少一次;

季度例会机制:汇报纵向监督、横向监督工作;

通报综合监督工作 年度总结机制:编制年度总结报告;

季度报机制:编制技术监督季报。

二、功能使用情况 

技术监督功能模块基于管理过程,实现从计划、计划审核、计划派发、执行到执行确认、实施问题、告警单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4年8月28日,生产环境中共产生588条数据,功能使用率较高。 

其中:

250条计划执行;

253条专项监督计划;

19条运行指标;

57条监督实施问题;

9条告警单。

三、当前痛点

技术监督管理模块仍存在计划编制工作量大、表单填写困难、技术监督过程主观性高、报表生成手工程度高、各数据数据关联性不强等问题,影响技术监督工作的效率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计划编制工作量大

计划编制工作量较大,需投入更多的人员处理这块工作。 

2、执行过程缺少智能辅助 

在执行技术监督过程中,填写表单需手动查询较多的材料与数据,工作量大,耗时长。 

3、各模块数据关联应用较少 

各模块间数据自动化关联较少,比如做检修的时候可以查看反措、设备状态评价、缺陷、作业指导书等。 

4、报表生成手工程度高 

关于日常统计分析,如季度技术监督报告,部分数据来源于系统中的数据,需手动查询再进行编写。 

5、技术监督过程主观性高 

技术监督执行过程主要依靠人工主观判断,需根据相关规程进行判断。 

四、优化目标 

痛点主要总结为如下:

1、手工处理多 

2、数据关联应用少 

3、智能辅助少 

通过引入“技术监督智能体”,实现提高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1、机器替代人工

智能体加深对技术监督业务理解,可以对机械性操作进行自动化处理,包括计划自动编排及检查、计划预审核、执行过程信息预填写等。 

2、数据联动业务 

通过知识库、业务模型的构建,智能体更好地理解各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更好地联动各业务模块编排综合性任务,如评测指标联动各类业务数据(反措、巡检、检修等)。 

3、智能辅助决策 

针对以往依托经验的操作,智能体通过学习模板、规则、业务逻辑等,提高其对技术监督领域中的理解与推理能力,实现监督过程实时化、监督结果自动跟进。

五、业务架构图

业务架构图

六、技术监督大模型的优化场景 

1、计划编制及检查

调用智能体进行技术监督计划编制及检查。 提高计划编制工作的效率。

计划编制及检查智能化

2、计划预审核

在技术监督计划审核环节中,进行预审核,辅助相关负责人进行审核与确认工作;

基于预审核结果进行审核与校验,审核效率更高、结果更准确、意见更专业。

计划预审核智能化

3、执行信息填写与检查

在执行过程中,智能体支持信息的编写与检查;

加强各业务间的融合,降低计划执行工作的难度,提高效率。

执行信息填写与检查

4、告警单的生成与处理情况跟踪

对技术监督执行完成后形成的告警单,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自动化跟踪及提醒;实现技术监督工作的闭环管理。

告警单的生成与处理情况跟踪

5、技术监督报告自动生成

按技术监督报告的格式与要点,抽取数据,自动化生成技术监督报告,并支持手动调整;更好地辅助负责人完成报告编制工作,提高效率和报告数据的准确度。

技术监督报告自动生成

6、通过自然语言统计分析与查询

智能体,支持按自然语言进行数据自动抽取、统计分析及展示;在不改变用户自然习惯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统计分析的多元化。

通过自然语言统计分析与查询

7、执行结果的预确认

在技术监督计划工作确认环节中,进行预确认,辅助相关负责人进行确认工作;基于预编辑结果进行工作确认与校验,工作效率更高、确认结果更可靠。

执行结果的预确认

8、智能助手

支持对技术监督管理的全流程、规程规范等相关进行咨询;更专业、全方位提供内容检索、问题解答、数据查询等服务。

智能助手

七、探讨:电网管理平台大模型

电网管理平台大模型,支撑电网管理的全面自动化、智能化。

电网管理平台大模型

【一个小目标】87/365,关注行业关注趋势,多看多想多反思,做一个讲故事的人,讲一个好故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