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实干担当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党转作风改作风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作为学习教育的“参与者”和作风建设的“践行者”,我们党员干部要始终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植于心、付诸于行,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一、理论武装夯实作风根基

理论武装是锤炼优良作风的思想基石,只有把理论学深悟透,才能让作风建设有方向、有底气。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将其作为改进作风、规范行为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采取“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的学习方式,推动党员干部深刻把握理论精髓,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政绩观与作风建设紧密相连,正确的政绩观,核心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在学思践悟中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顽疾,树立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让作风建设扎根于理论沃土,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作风保障。

二、实践锤炼优化工作作风

实践是检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更是锤炼优良作风的“大熔炉”。面对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需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进“第一线”,投身于项目建设现场、乡村振兴一线、信访维稳前沿,在服务大局、造福群众、化解矛盾的过程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切实将实践中的“苦与累”转化为作风优化的“源与流”,通过反复打磨、持续精进,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行动自觉。要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杜绝“纸上谈兵”的虚浮作风,坚决摒弃“电话调研”“材料调研”“网络调研”等形式主义做法,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多与群众交流,多同干部谈心,多与各方商讨,多解剖典型,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三、常态长效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作风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构建常态长效机制,才能防止问题反弹、巩固已有成果。需以制度为“基石”,将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考核评价体系,细化“文风会风改进”“服务群众规范”等具体标准,让作风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一阵风”式整改。要强化监督“探头”作用,整合日常检查、群众监督等多方力量,对迟到早退、推诿扯皮等作风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同时建立“回头看”机制,定期核查整改成效,防止问题“隐形变异”。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严格落实“凡提四必”要求,加强对干部德才表现、作风状况的考察,在考核评价中,突出作风建设指标,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依据,对因作风问题导致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干部,严肃追究责任,引导党员干部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将优良作风内化为思想自觉、外化为行动习惯,真正实现作风建设常态长效、久久为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